当前位置: 首页 > 岭南商道

行者视角|出海,2.0

2024-07-21 来源:本网
分享:

01

如出差一样的出国

  周一,就如在国内出差一样,背着电脑包,拖着拉杆箱,坐着三个半小时的飞机,飞抵吉隆坡。

  从2023年起,马来西亚对中国实施免签制度,中国人出国到马来西亚,也可以如国内的普通出差一样,说走就走。这次来马来西亚考察,主要是应航粤智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航粤电气”)杨建丰董事长的邀请前来。我也想体验一下说走就走的出国考察,这应该会是中国企业未来的常态。

  在许多人心里,出国曾经好像是一件特别的事情。但自去年九月份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组团考察马来西亚及印尼以来,不到一年时间,航粤电气的蒙相彬副总裁已经25次来到东南亚,并用半年左右时间便组建了航粤电气的泰国与印尼公司。

  这次跟随航粤电气的几位老总考察马来西亚,我在广州出发,杨建丰董事长在泰国出发,蒙总从印尼过来,还有从珠海过境澳门前来的,从北京来的,最终都在吉隆坡汇合。

  马来西亚对中国大陆的免签期是30天。我出发前在网络上填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马来西亚数字入境卡,出关过关很便捷,都是自动出入境。

  马来西亚的华人朋友也很开心,认为国家采取对中国人免签,是非常及时的政策,有利于加强两国人民的沟通。据报道,上周(7月8日至7月14日),中国内地飞往马来西亚的航班数量刷新历史纪录,出港航班量达到444架次/周。马来西亚亚洲航空公司每周飞往中国的航班就达到156个班次。

  我们在吉隆坡入住酒店,如果没有提前几天预订,可能就找不到心仪的酒店,越是高档的酒店,越是难订。

图片

  旅行、求学、商务考察及购房的中国人,是来马来西亚的主流人群。由于马来西亚是一个华人人口占比较高的国家,中餐与中国文化无处不在。相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房价比,马来西亚的房价并不高,一两万、两三万的样子。中国中交集团在吉隆坡开盘不久的中央公馆项目便吸引了大量中国投资者,其中以上海人居多。

  马来西亚猫山王榴莲的盛产期是6-8月份,各种各样的榴莲堆满了档口,品种繁多。普通榴莲果30人民币一公斤,AA+的榴莲果要120多人民币一公斤。榴莲档口也是中国人爱去的地方,有一位朋友从甘肃赶过来,不吃饭,直接赶到榴莲摊位,一个人吃几个榴莲,他说他来到马来西亚就经常把榴莲当饭吃。

  虽然七月八月是中国盛夏,但马来西亚的气温并不高,马来西亚常年温度也就30℃左右。马来西亚地处热带,加上海洋气候调节,气候还是非常适宜旅居生活。我们还去了一趟北部城市槟城,槟城是一个工业化城市,但槟城的医疗健康产业闻名遐迩,是东南亚区域非常重要的医疗健康基地。

  过去,中国人出国主要是旅行,未来中国人出国,可能是工作、度假与旅居。马来西亚近年推出“第二家园”计划,开放外国人定居,对中国人也有很大吸引力,中国人在不放弃国籍的情况下,多了一个旅居国外的选择。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人民,只有相互了解,才能够相互信任,才能够促成合作,优势互补

  中国公民出国,中国企业出海,未来就是一种常态。

02

航粤电气的新探索

  航粤电气是一家在广东珠海从事智能高低压柜、配电箱、综合能耗管理的企业,从设计、研发、制造、工程施工、运维等为用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服务,是西门子钻石合作盘厂,ABB技术授权盘厂。

  航粤电气原本的业务以国内为主,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迅速布局东南亚市场:与印尼多个产业园区签订合作协议,在泰国设立工厂并获取订单。

  这次航粤电气深度考察马来西亚,一是考察马来西亚市场,二是思考航粤电气的国际化业务布局。杨董认为,虽然马来西亚近年的发展势头不如越南、印尼与泰国,但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国家中比较成熟的工业化国家,工业化体系相对完整,法律与市场制度相对健全。如果能够立足马来西亚,就能够立足东南亚,走向东盟与世界。

  在槟城的考察中,发现当地的电力配套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服务也比较单一,不似航粤电气在国内发展那样,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就可以从单一的制造发展到具备设计、研发、制造、工程、售后等综合服务能力。当地的企业反馈,马来西亚人口规模仅有3000余万人,市场规模小,创新投入难以被市场分摊。

  有一位刚参加深圳包装设备展的华人老板讲,中国包装设备一年的创新就可以相当于马来西亚三十年的创新。该华人老板说,中国市场规模足够,技术创新迭代效率高。马来西亚市场规模小,购买新的设备,多少年都赚不回来。这也是马来西亚制造业缺乏竞争力的原因。

图片

  杨董说,虽然马来西亚有很多的外企投资,但当地的电力机构服务供给不足时,就会将大的项目交给外国企业,当地的企业仅能做些小的工程配套,留给当地企业的机会也就不多。

  其实,前来东南亚投资的中国企业也深有同感,因为马来西亚本地的供给效率太低、太贵,所以经常要回国采购,要不然成本就会过高。一般而言,马来西亚要求当地采购不能低于40%。

  这也是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公司到东南亚发展的逻辑,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廉价、快捷、便利的本地配套服务。杨董讲,从电力智能系统的设计,到产品、工程、售后服务,是一体化的服务,一方面总体服务可以帮助企业节省成本,提供更加安全的服务,另一方面服务商的议价能力也相应提高,这就是简单的卖服务、卖产品与提供解决方案服务的差别。

  马来西亚的电力系统也是国家垄断的行业,一方面马来西亚是海洋法系国家,海洋法系更注重透明性与灵活性,也称判例法,国家法律也比较严格规范。另一方面中国产品及服务要进入马来西亚电力市场的各种资质与要求也很多。中国企业进入马来西亚的服务业市场需要一个过程,它要比“两头在外”的制造业企业投资马来西亚复杂得多。

  正如中国的高铁、铁路设备,中国的路桥建设在东南亚的发展,有其优势。一是中国基础建设的技术水平,二是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供应链体系。实际上,经过几十年的深度工业化,中国的工业制造确实处在一个技术、系统的上升阶段,在世界上非常有竞争力。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中国企业选择出海,是出于成本因素的考虑。2018年中美贸易战以后的出海是避免高额关税,也是成本原因。而从2023年开始的中国企业出海,是开始带有全球化市场思维的新一轮投资。马来西亚有可能成为中国企业布局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节点。

  与此同时,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因在新一轮的总统竞选中遭遇刺杀而大大增加当选可能性,特朗普在竞选当中就讲到要进一步提升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关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无疑会被提速,布局东南亚已经成为企业进入国际供应链体系的关键步骤。

  自从去年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陈日铃副会长只身前往印尼雅加达投资以来,我对中国企业家的敢闯精神、拼搏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这次随航粤电气的决策层考察马来西亚,发现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国制造出海的深度参与,也标志着中国产业出海系统性升级的开始,它应当是中国企业出海的2.0时代,从产品到服务,从单一产品到系统能力,从产品出口到全球布局,中国系统开始出海。

03

系统出海的产业逻辑

  我们在吉隆坡前往槟城的路上,司机加了一次汽油,发现马来西亚的汽油特别便宜,过路费也不贵。每升油也就2.05马币,相当于人民币3.18元。我看高速公路行程358公里,过路费也就35.51马币,相当于人民币55元。

图片

  马来西亚的朋友介绍,马来西亚的汽油与高速路公路之所以便宜,是因为国家有补贴,是当年为了鼓励马来西亚发展汽车产业、推动“汽车立国”的国策而制定。协助马来西亚制定此政策的是日本的智库。我并不知道马来西亚为了推动汽车产业发展所补贴的代价究竟为马来西亚的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了什么,但得益的一定是日本汽车在马来西亚市场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高端市场,基本为日本品牌所覆盖。

  日本汽车在东南亚确实有深度布局,不管是国家之间的借款支持,还是智库支持,还是首付比例,都有深度的政策设计痕迹。

  每个国家都有其产业投资与政策偏好,如美国的高科技与商业。美国的商用房地产价格不高,临街商铺跟普通仓库的价格也没有多大差别,美国的商业体系便不用为房地产打工、给金融资本打工。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偏高的坏处就是全民为房地产、银行与地方政府打工。

  一个国家的产业设定就非常有意思,比如成都的房地产价格不高,居民用于消费的开支就可以增加,一个城市的消费市场就有活力。马来西亚的房地产价格不高,汽油有补贴,居民用电有补贴,社会的购买力、消费力就会提升。中国内循环启动的关键实际上是如何提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考察中我们了解马来西亚正大力鼓励数字中心、芯片产业的投资。但高技术产业的投资能否对本国高技术产业形成溢出效应,应当是检验产业政策是否成功的关键,如早年马来西亚的汽车产业政策与马来西亚汽车产业发展程度的比较。

  近期我了解到很多的中国游戏公司已经布局马来西亚:在马来西亚设立国际总部,将服务器与国际业务服务部分放在马来西亚。一是考虑国际业务布局,二是考虑算力与速度,三是规避国内游戏产业管理的风险,四是马来西亚的国际化人才,五是中国工程师工作与生活的新空间,六是国际法律接轨。

  中国企业出海的国际化布局中,也会思考上述的优势而把马来西亚作为重要的节点。吸引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并促使中国的全球总部企业投资,有望为马来西亚发展芯片产业带来产业溢出效应。

  目前,中国人在全世界产业中的比较优势,还是工程师优势。中国技术的发展与融入会带来工业产品的快速迭代与效率提升,让更多国家的人民享有价廉物美的科技产品与便捷服务,包括美国人民。直至目前为止,中国产业发展的逻辑还不是资本逻辑,因为资本还是会带来垄断,虽然它提供一定的确定性。

  我要强调的是,中国企业出海,主要是建立全球化的逻辑。它的产业政策是什么,这些政策如何与所在国家的产业政策相匹配,是整体设计,而非行为。而这些正是中国企业所缺乏的,无论是国家,还是国企,还是中小企业,实际上,我们还是缺乏系统的设计。

图片

  我了解到,在香港特区政府采购中,中国企业获益并不多,因为它的体系与中国企业的技术体系不完全吻合。但当中国的技术体系,大大领先于所在国家的技术体系时,能够给该国家的技术带来极大进步,该国家的体系标准才会为此做出改变。毕竟而言,马来西亚以前都是英美体系,大批工程师都毕业于英美国家。后来也派遣很多人到日本学习,也有日本体系的存在。

  中国的体系要进入东南亚,还有一个过程。比如未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工业体系、新能源汽车体系、高速运输体系。我认为中国的电力产业,也有机会。

04

结语

  我问蒙相彬,在不到一年时间跑了二十五趟东南亚,辛苦吗?

  蒙总回答,辛苦,也兴奋,这是他人生与事业的第二个青春。重新开始,重新学习,带去新技术,带来新光明,建设新系统。

  出海,也是众多中国企业家创新创业的2.0。

05

后记

  笔者有幸参与航粤电气在马来西亚探索过程并学习与记录。

  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也即将筹建海外投资专业委员会。与此同时,我们也获得了外事部门给予的 APEC 商务旅行卡承办资格,促进会将深度参与出海企业的服务工作。

  笔者也跟马来西亚方面建议,能否共建一个中马产业发展智库,共同探讨中马产业系统性的合作,建设性地探讨中国与马来西亚产业共同国际化的未来。

  笔者也相信,中国商协会与服务的出海、中国企业管理的出海、中国文化与价值观的出海,才是中国企业国际化成熟的真正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