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岭南商道

行者视角 | 东方隽绣新演绎

2024-07-14 来源:本网
分享:

  近日,广东海帝隽绣东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肖海弟邀请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的会员们参观他在花都新挂牌的殷君堂艺术馆与广州针艺研究院。肖海弟为人大方,热心好客,做事认真,“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图片

01

隽绣东方的新故事

  肖海弟创办的广东海帝隽绣东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三十年机绣企业,产品通常用于时装、床上用品、家居服的装饰。

  “殷君堂艺术馆”是肖海弟的个人艺术收藏馆,摆放着茶叶、茶器、茶摆件、绣画、瓷器等等。广东针艺研究院出品的精品绣画也在其中展示。

  中国手工绣花已有上千年历史,而世界机械绣花也有百年之久。肖海弟一直希望,将传统的绣花工艺与现代的数字化生产技术相结合,创作出更显立体、均匀、生动、具有艺术表现力的当代绣画作品。

  肖海弟讲,中国刺绣有上千年历史,特别是宋代时期刺绣在技法上大有发展,开始从单纯的服饰刺绣走向了刺绣艺术品,名家画作的刺绣绣画,以山水、楼阁、花鸟、人物等为绣画构图,已经有想当的艺术表现力。

  肖海弟认为,传统的中国工艺美术都偏重工艺,缺乏对于艺术审美的提炼,缺少艺术作品的想象力与时代的表现力。同时,传统工艺也面临一个受工业化挤压及传承的问题。道理上讲,新技术发展也是工艺创作新的技术基础,如中国陶器瓷器发展,就是新技术不断催生新工艺的过程。但工业化时代技术的快速迭代确实压缩了传统工艺创作的空间。工艺创作与工业制造需要取得新的平衡,在现代与传统的审美之间、在效率与个性需求之间、在艺术表现的重点与创作之间,都需要平衡与重构。

  肖海弟讲,传统的工艺师都是心中有个构图,然后一针一线的慢慢将它勾勒出来。而艺术作品的构图首先必须有表现力,必须能够与观众取得沟通,能够给予观众二次创作的空间。

  于是,隽绣东方就聘请了很多国内知名的艺术家,先到企业了解工艺制作及材料的表现力,然后进行绘画创作,再将作品交给工艺师,由工艺师进行工艺设计,分解机绣与不同传统工艺的衔接,最后才进入生产环节。

  肖海弟希望传统的绣画艺术品,能够通过工艺与技术的创新,转化为现代美学作品,成为老百姓消费得起的艺术品。为此,他们集合了非遗传承人、画家、数字工程师的智慧,结合苏、湘、蜀、粤四大名绣的精湛工艺,将传统与现代,手工与科技巧妙结合,创作出富有艺术蕴味的作品。

图片

02

东方隽绣的新演绎

  隽绣东方的绣画作品令人耳目一新!

  在中国四大名绣中,苏绣注重画绣结合,通过线条表现艺术效果,清新雅致,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如同水乡清晨之风韵,尽显江南之温婉。湘绣色彩丰富,构图饱满,尽显楚地豪放之气,如湖南辣椒之热烈鲜艳。粤绣色彩如岭南之繁花似锦,以金银线绣为特色,色彩对比鲜明,洋溢着岭南的繁华与活力。蜀绣严谨细腻,线条流畅,色彩明快,花鸟鱼虫栩栩如生,凸显巴蜀之灵秀,充满生机与活力。

  而在现代的工艺中,很多的技巧、绣法、表现手段都可以相互借鉴,可以相互的融合。在大数据的技术手段下,画绣精准性、表现力更好。在工业技术的背景下,材料、工艺、构图、作业都可以实现更大的跨越。我看到的一幅仙鹤飞升图,高度要两米多,而宽度要三四米,而图案动物一致性很高,栩栩如生。如果用传统工艺,很难体现的出来。有时候,工艺上,“繁”反而容易做,“简”很是反人性,而机器没什么区别。但对于艺术作品而言,“简”可能是留白。

图片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诗)。不见人,闻人语,空寂入幽深,光线在深林中微妙变化,诗歌的画面充满了留白之美。中国的古诗、绘画都充满了留白的意境之美,深远而空灵。墨色轻染,留白处韵,无人有声,无声胜有声。

  现阶段,隽绣东方的绣画作品,还是以中国古代的绘画元素与寓意为主,但在创意上做了很多的提炼。一般传统绣画命名,如松鹤延年、喜鹊登梅、四季平安等等。而现代的绣画作品,因为有了新的表现手法与表现力,可以更有意境,更有韵味,如月满西楼、锦瑟华年、霓裳羽衣、绮窗幽梦、玉簟秋思、梦幻织境、灵羽织梦、花语心语,有古诗风韵,有画面场景。

  东方隽绣的绣画作品,也有很多抽象的艺术,有西方画派的风格与表现手法。

  我曾很喜欢日本画家东山魁夷的作品,他的特点是东西方艺术融合,既保留了日本画的平面性、装饰性,又吸收了西画的空间感和色彩运用技巧。他以西方写实的眼光捕捉日本的情调之美,使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简约化与单纯化、丰富的色彩与构图、深厚的情感表达。东山魁夷所处的时代是日本西化年代,如何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保存传统的文化与美学?不是对抗,而是融合。

  中国工艺作品的发展也是一样的道理,在日渐工业化的同时,应该不是排斥,而是融合。与现代工艺、科技融合,用新的表现手法,去表现一个时代,去表达一个不同时代人的情感与韵味。所谓艺术有时代,是将时代的魅力与特色注入艺术,成为艺术的灵魂。

  我很喜欢隽绣东方一幅女子凤冠的绣品,用绣线表现凤冠的高贵、典雅、气质与美丽。一般而言,金多俗气,而金缕线恰到好处的表现高贵而不庸俗、典雅而不粗俗的效果。肖海弟借用明朝开国马皇后的话讲:“我大明女子无论贫穷富贱,嫁为人妇时皆可穿皇室服装——凤冠霞帔。”

  凤冠霞帔原本是皇室成员的专属服饰,平民百姓是不允许穿戴的。马皇后却打破了这一限制,使得民间女子在出嫁时有机会穿戴凤冠霞帔,这一习俗也一直流传到清朝末年。凤冠霞帔不仅代表女子的外在美,更体现了她们的内在美,象征着女性的智慧、才华和品德,是一种身份和修养的体现。无论何时何地,美德与修养,都是一个民族应有的品格,应该称为一个民族历久弥新的记忆,它是艺术,也应当是生活。

  我也喜欢一幅女子头饰的绣画,画面就是一个女子的头像,头发别着一个金镶红蓝玉发簪。整个绣画,只有发簪是绣的,其他都是绘画。非常突出发簪与女子的关系。在中国古代,发簪不仅作为一种首饰用来固定和装饰女子的头发。它还有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女子的成人礼,“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男女成婚,新人还会各剪下自己的一绺头发,用发簪将它们互绾缠绕起来,作为两人永结同心的信物,称为“结发”。发簪的材质、工艺和款式也反映了女子的身份与社会地位。

图片

  我跟肖总交流,隽绣东方的绣,应该是什么绣?是现代科技的绣,是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绣,是艺术创作与数字化结合的绣,是文化与时代的绣,是东方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进程所要记录的痕迹,它所传承的不应当仅是工艺,而是文化、美德、审美与生活。

  是否可以从“隽绣东方”,变为“东方隽绣”。

  在《说文解字》中,“隽”被解释为“肥肉也。从弓,所以射隹。”这里的“肥肉”指的是鸟肉肥美,味道好。同时,由于“隽”的字形中包含“弓”和“隹”(短尾鸟),它也被理解为用弓箭射中肥美的鸟,从而引申出射中、考中等含义。

  在后来的演变中,它逐渐引申出多重含义,包括才智出众、相貌清秀、意味深长等。这些含义都体现了“隽”字所蕴含的积极、美好的品质。

  东方的隽绣,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期待!

03

时代的企业

  冯骥才有本小说《神鞭》,讲述清朝末年的一个人用辫子做武器,民国来了,辫子不再,但他枪法如神。时代变了,神没变。

  时代变了,企业家的探索精神没变。在工业化的年代,三十年前肖海弟探索如何用工业技术解决传统刺绣效率低的问题,创办了海帝隽绣东方公司。三十年后,在后工业化的年代,肖海弟又探索如何让工业机绣回到工艺艺术的路上。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过于此。

  而在三十年的变化中,它深刻的展现了一代企业家他们的精神世界与时代特征。苟日新,日日新,没有企业的时代,只有时代的企业,与时俱进,与时代同行,才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

  从工艺到工业品,从工业品再到艺术,它不是一个轮回,而是时代发展的真正逻辑。就如道家太极图中的阴阳鱼,只有永远的从白到黑,从黑到白的螺旋式上升,反者道之动,才是一个企业、人生与社会发展的道。

  “反”有“返回”的意思,不是原点的返回,而是道的返回,是为原点注入新的生命力的返回。如果人类有新母系社会,一定不是回到石器时代的母系社会,而是在人类现代化的进程中,解放女性、解放人类体力劳动、女性发挥了男性所不及的能力而产生的社会发展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从隽绣东方到东方隽绣,看似一个轮回,其实它就是一个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的历程。中国传统工艺,实际是中国农业社会的附属品,工业化使一个拥有几千年农业文明的国家得到前所未有的蜕变。而肖海弟他们这一代所代表的创业企业家在中国工业化的浪潮中群体涌现,他们代表了中国改革开放形象,也代表一个国家崛起的运势。

  但是如果他们停止探索,那时代又会像中国的农业文明一样,循环反复几千年,那不是“道”,因为没有螺旋上升,没有新的力量。如果真的“循环反复”,没有提升,中国经济就会进入工业化的“拉美陷阱”,而中国几千年农业社会的循环是“循环陷阱”。

图片

  后工业化意味着知识人、科技人、思想人、艺术人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人应该得到社会很多的关注与关怀,不仅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与情感,还有哲学与审美。

  未来,只有看到人的社会,才是有道的社会,只有看到人的企业才是有道的企业,只有关注人的生意,才可以兴旺发达。这才是未来二十年,甚至更长的人类文明,真正的王道。

04

后语

  东方隽绣,它不仅代表一种探索,还是新的思想。

  思属风云,展现未来!中国的未来,仍然由企业家看到,或者由企业思想家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