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先进材料产业发展大会成功举办。大会由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指导,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人民政府主办,广东制造创新中心南海中心、佛山市南海区双创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承办,清华大学材料学院、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协办。会上发布了《大沥镇发展先进材料产业集群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3个院士项目、10个先进材料团队项目进驻大沥。 本次大会以“先进材料·智造未来”为主题,并邀请先进材料领域权威院士学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200余位嘉宾参会,共同探讨在新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先进材料产业如何走好发展之路,推动大沥先进材料产业“政、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也标志着大沥正式形成智慧安全产业和先进材料产业“双子星”的发展格局。
01 抢抓先进材料新机遇
不久前,省工信厅、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省发展先进材料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计划》提出,建设佛山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充分利用产业集群优势,着力推高以铝加工材、铜加工材、再生有色金属、有色金属铸件为主的有色金属材料等多种先进材料协同发展。
南海区区长顾耀辉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大沥是中国铝材第一镇、中国有色金属名镇,中国十大铝材品牌超过半数出自大沥。近年来,在南海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大沥镇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加紧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建设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现代商贸、安全产业、会展经济、总部经济、先进材料等产业发展。大沥举办先进材料产业发展大会,既是对自我发展的探索与突破,也有望为佛山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建设提供重要助力。
发展先进材料产业,大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区位优势: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板块,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与广州市荔湾、白云区接壤,南与佛山市禅城区相连,既是连接广佛两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纽带,也是声名远播的“广佛黄金走廊”。产业优势:南海是有色金属产业集聚地,每年有色金属产值占全国的30%。经过多年的发展,大沥镇有色金属加工和贸易行业的产业链不断延伸,年交易额超过4000亿元,产业集群效应辐射全国,已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中国铝材第一镇”、“中国有色金属名镇”;同时,大沥具有庞大的商贸体量,拥有46个专业市场,8万多个工商户,年交易额超6000亿元,这对于先进材料项目而言,有着巨大的支撑作用。
此时抢抓先进材料产业发展的新机遇,是大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助力佛山打造“一核一带一区”高质量发展的直接体现。
02 10大项目进驻 新基地挂牌
会上,二维氮化硼热管理材料产业化中心、超构吸波材料产业化中心、高性能稀土镁基新材料等3个院士项目举行签约仪式。特种陶瓷纤维及制品产业化,大尺寸高精度陶瓷3D打印设备及材料的产业化,粉体精细加工应用研究及其产业化,全固态电池产业化研究,耐高温电介质薄膜及其产业化,MEMS传感器及其在汽车中的应用,速生林木材改性技术及项目产业化,生物医用材料及器械创新及产业化,生物降解塑料及制品等10个先进材料团队项目正式进驻大沥。
本次进驻大沥的10大先进材料项目中,就包括当下需求最旺盛、发展空间最大的5G材料、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等领域,而这些很快都能在大沥找到属于自己的应用市场。 其中,二维氮化硼热管理材料产业化中心由成会明院士团队进行项目建设,团队执行负责人刘闽苏博士介绍,这个项目主要研究5G背景下电子相关领域的散热材料的研发和生产,研究成果涵盖二维材料制备、宏观体组装、微纳热传导、系统热设计等领域。刘闽苏认为,大沥此次召开先进材料产业大会正是时候,有利于产业集聚,也可以让更多企业、政府了解先进材料的未来。接下来,该团队将落地在大沥,投入2000万人民币,建2条生产线,预计明年6月,产品将可以实现量产,打破过去散热材料过度依赖进口材料的局面。 另外,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产业基地和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研究中心也正式在大沥挂牌。 据了解,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由佛山市人民政府、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和南海区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将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与佛山市产业发展优势相结合,推动新材料领域技术成果向地方产业转化。研究院以新能源材料、节能环保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电子信息材料以及智能制造五大核心技术方向,加强与清华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的高端人才队伍、重大科研成果对接。 本次揭牌的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产业基地就位于大沥盐步穗盐西路,是大沥新建的一个现代化产业园区,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园区按照标准工业厂房建设,层高6米,每平方米负荷可达700kg,可满足大部分先进材料企业生产研发需求。预计2021年上半年,研究院将整体搬入新场地。 不仅如此,大沥镇正全力打造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汇聚了包括广东3D打印协同创新中心、南海增材制造加速器、华南工业互联网(南海)集成创新中心、久形工业设计等机构,为先进材料企业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 “粤港澳大湾区庞大的制造业企业当中,大部分的生产管理水平都较高,能够为先进材料技术转化、产品生产提供高质量的保障。”该负责人表示,换而言之,大沥发展先进材料产业既贴近市场,又在不断创造市场。
03 构建新产业“双子星”的发展格局
2019年,大沥瞄准安全产业这一蓝海产业做了不少积累和布局。如今该镇已形成太平安全智造产业园,并率先引入4个相关项目。同时,大沥正在抓紧建设南海国际会展中心,将其中2万平方米空间规划建设为全国安全产业大会永久会址和安全产业展贸中心。 除此之外,大沥还拥有稀土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暨创新孵化器、民旺·瀚星科学园、沥中新兴产业载体项目、时代创客小镇等产业载体,优质的科创氛围与科技成果转化环境,正不断吸聚先进的生产要素。 而按照大沥对新材料产业基地的规划,今后大沥也有望在“两高四新”领域形成智慧安全产业和先进材料产业“双子星”的发展格局。 “我们希望通过三年的努力,打造一个汇聚创新平台、主题园区、优秀人才的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实现培育3家以上超百亿龙头企业、引进200家骨干企业、年产值超500亿的发展目标。”大沥镇镇长游剑锋表示,接下来大沥要用好用活市、区政府出台的扶持实体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先进材料产业发展。同时大沥还出台了先进材料产业发展亿元专项培育政策,预计每年投入1亿元,培育大沥辖区内的先进材料主题园区、龙头企业、区域总部和高层次人才。 为了加速产业新格局的发展,大沥将继续围绕“一轴两翼同发展,三城多园齐改造”的发展思路,把村级工业园改造、旧村改造、旧城改造作为“主战场”,向“三旧”要创新发展空间、生态文明空间、优质生活空间,将大沥打造成为城市靓丽、产业高端、环境优美的高质量发展城市。 同时,大沥还将发挥广佛新城“大平台”优势,通过深度参与广佛新城建设,无缝对接周边地区的优良资金、优质项目、优秀人才;利用先进制造业优势,加强产业招商,推动产业“联姻”,以科技创新带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解读: 大沥镇发展先进材料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具体怎么做? · 培育龙头企业,支持传统材料企业做大做强 大沥将立足雄厚产业基础、产业规模优势、产业链配套优势,着力推进传统材料产业发展的结构性优化。 鼓励分散的中小企业、块状经济转向以大企业、大集团为龙头的分工协作联合体。 探索建立领军企业发展激励机制,扶持现有龙头企业继续做大做强。挖掘传统材料产业企业发展潜力,力争用三年时间培育出1家产值超百亿的行业龙头企业。 · 壮大产业规模,引进一批先进材料骨干企业 继续深化与清华大学佛山(华南)新材料产业园、稀土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暨创新孵化器、佛科产业技术转化研究院南海院等项目的合作,紧盯国内外发展趋势,力争引进一批专注铝、铜精加工、功能陶瓷、金属粉末、气溶胶等先进材料产业的研发、制造骨干企业。 鼓励自主创新能力强和带动作用大的骨干企业,创建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研发、生产若干高水平、标志性的现金材料前沿技术和产品,推动大沥先进材料产业跨越式发展。 · 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一个先进材料产业集群 未来,大沥将紧盯先进材料产业链上下游的重点优势企业,推动传统材料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加大传统材料产业向先进材料产业的升级力度,鼓励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通过持续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带动一批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探索构建高效协同的先进材料产业生态体系。 力争用三年时间,打造骨干企业超200家、年产值超500亿元,覆盖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全产业链环节的先进材料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