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谢泓会长接受凤凰卫视采访,就《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出台进行了相关解读。采访内容于9月5日《财智菁英汇》节目中首播,现转载节目部分采访如下:
主持人:在现在的国民经济生活中,中小企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不但在数量上占据着绝对优势,而且还解决了大部分人的就业。然而长期以来,货交了钱还没给,工程完工账款却迟迟不结的状况,也让众多的内地中小企业“压力山大”。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中美贸易争端的持续恶化,使得内地中小企业的生存更加是雪上加霜,如何让中小企业生存下去,走出困局?
近日,《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开始在内地实施,《条例》明确禁止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拖欠中小企业款项,希望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那么长期以来,内地中小企业款项被拖欠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对国民经济又带来了哪些危害?
谢泓:我觉得这个是我见过的文件里头最有操作性的,最切近中小企业应收账款问题的一个条例,比如里头讲到一个月结算,另外一个如果说你有很多这种拖欠,它要征收一定的这种利息,然后如果大企业违反这方面的一些条令,会上到它的信用体系,影响到企业的信用等等。我觉得这些方面都说明措施是非常到位的。
主持人:有数据统计,中国中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99.7%,提供城镇就业岗位超80%,上缴利税占50%。广东省是中小企业大省,中小企业数量超过500万家。2019年,全省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超过5.88万亿元人民币,贡献了50%以上的GDP、60%左右的税收、80%以上的新增就业。然而,应收账款被拖欠的问题,降低了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让很多企业无法扩大生产规模。
谢泓:我们有一个(会员)企业在做高铁的供应链体系,里头就有它应收账款,比如说,它半年一个周转,他自己说,如果说我能够提升1倍,就是1年6次,(本来)一年3个亿(的话),(就变成)可以做到18个亿。
主持人:国内大企业拖欠中小企业款项的状况,逼迫很多中小企业转而向海外市场寻求机会,弱化了中国产业链的竞争力。
谢泓:特别是在广东,我们是一个出口贸易的大省,很多中小企业为什么不愿意做国内市场呢?就是因为其中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很多专精特新的企业,它不愿意把时间花在国内的市场上,我们很多优质的企业实际上都是国外大企业的优质供应商。
主持人:中小企业数量庞大,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内地很多中小企业都采用赊账的方式,谋求同政府机构、大企业保持长期合作的关系。而在另一方面,也导致了甲方的强势,造成乙方恶劣的生存环境。
谢泓:比如说我们有一些大企业,它本来应该不拖欠中小企业,但是因为整个社会形成这个氛围,所以它就变成专门成立财务公司来管理应收账款。(但如果)你是小企业呢?小企业要提前获得资金,你要(支付)利息,反而是反过头来做,所以它就变成产业没赚到钱、企业没赚到钱,它是通过它的市场地位,它的不平等的地位,通过财务公司来获得它的利润。有一个企业他说,一年在财务公司的收益,比他自己开的制造业赚回来的钱多,我觉得这个不公平的环境一定会给我们带来畸形的产业发展。
主持人:改革开放以来,内地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增强。特别是近些年来,国有大型企业人员不断下岗,农村富余劳动力也在持续向城市输入,导致就业压力巨大。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小企业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解决了中国80%以上的就业问题。
然而长期以来,中小企业款项被拖欠的问题,一直阻碍着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在新冠肺炎和国际贸易关系复杂多变的冲击之下,很多中小企业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在这种情况下,建设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于处于困境的中小企业就显得尤为重要。《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的实施,在一个方面保障了中小企业的权益,我们更希望在中国逐步建立起一个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保障市场经济生态的健康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