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协会动态

私享荟丨与百亿企业零距离接触,学到了……

2019-11-16 来源:本网
分享:

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州西塔、米兰世博会中国馆、迪拜哈利法塔……这些知名建筑背后,都隐藏着一家企业的“筑迹”。如此优秀的企业,让人禁不住探究其成功的诀窍。

11月15日,由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以下简称“省促进会”)主办的岭南商道·私享荟活动,带近30位企业家来到这家“筑迹”走向世界的百亿企业——广东兴发铝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发铝业”),交流学习大企业战略的逻辑、变革的原理、实践的智慧

参观展厅和车间

兴发铝业始建于1984年,总部在佛山,是中国大陆最早生产铝型材的企业之一,现已成为中国著名的专业生产建筑铝型材、工业铝型材的大型企业,是中国建设部铝合金型材定点生产基地。

活动先是由兴发铝业工作人员带企业家们参观展厅和生产车间,让大家对公司的产品、生产管理、运营等方面有初步了解。兴发铝业的产品主要分建筑门窗幕墙类和工业铝型材两大类,目前已拥有铝合金型材国家专利1200多项,20多万种产品规格型号。公司主要生产装备和检测设备均从德国、美国、日本和意大利引进。

兴发铝业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军舰,航空,军工等多个领域


生产车间干净、整洁,精益管理的影子随处可见

嘉宾分享

参观过后,兴发铝业董事长刘立斌作主题分享,介绍公司35年不断艰苦奋斗的历程,畅谈变革与创新经验。

当天刚好是刘董入职兴发铝业八周年的日子,谢泓会长代表省促进会献上小小心意。

破局逆袭

刘董2011年到兴发上任之际,企业正陷入内外交困的窘境:内部,企业经营困难,80%的员工因不满待遇想离职;外部,当时铝型材市场一片红海,竞争非常激烈。彼时,按照测算,如要留住员工,进行工资、福利等待遇方面的改善,需要投入超过4000万元。企业面临三条路:1.维持现状;2.减人降成本;3.涨工资,提高员工待遇。

变?不变?怎么变?是一道难题。而兴发铝业的最终选择,仅一年时间,就让企业2012年的净利润做到8600万(已扣除用于改善员工待遇的费用)。此后几年,市场竞争继续加大,加工费收入持续下降,但兴发铝业的营收则是从2011年的20亿元,一直保持上升势头,增长到2018年的100亿元;净利润也从1400万元增长到了5亿元

变革无止境

上述成绩,与兴发铝业的管理与坚持分不开。

变革无止境,兴发铝业从管理突破,推行大规模、规范化、科学化的改革,让管理有效益。2012年,实施集团化管控模式,在销售、财务、采购、信息和质量五个方面实行由总部统一管控,整合有效资源。同时,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及全员目标成本管理,建立了与之配套挂钩的绩效考核体系与奖惩制度,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减低生产成本。人人有指标,有本事要干出来。通过树立标杆,极大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面对困难,要大胆承担,作出对企业发展有利的正确选择。刘董认为,中国大多数企业做多元化都是不成功的,其实“小而美”也是非常好的出路。兴发铝业当时决定坚守行业,不断挖掘,从管理做起,扩大销售。事实证明,兴发铝业成功了。

企业家们特别认真投入

坚持创新驱动

兴发铝业一直在逐年加大研发投入,通过研发投入带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一方面可以为兴发在生产环节实现更优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刘董认为,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前提是,需要找到创新的基因、土壤和氛围。譬如,兴发铝业2014年就考虑做精益生产,但却是直到2016年才正式启动精益生产。为何?

因为2016年公司才具备精益生产的土壤和氛围,需在恰当的时候,做正确的事情:以精益理念优化各生产环节,运用精益工具打通生产瓶颈,提升了生产质量与效率。精益制造项目的起点放在了困扰公司多年的瓶颈——模具设计与制造上,重点针对模具制造的效率与精度提升。从实施效果看,模具于产能、效率、准时交货率、品质方面都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日均产能提升30%,准时完成率提升22%,生产周期平均缩短20%

作为公司领导,要多看、多思考,全面认清企业所处的阶段,把握发展节奏,适时求变。在适当的时机、合适的土壤与氛围中,导入适当的管理工具与办法。2018年,刘董带着公司核心团队经过多轮讨论,梳理公司战略、思考公司未来,选出10个方面作为新的突破点,计划在未来进一步推行变革。

互动交流

活动中,参加的企业家们积极参与互动,就中高层员工的绩效应该怎么分配,中小企业做精益管理该如何推进等问题和刘董进行探讨,刘董一一详细解答,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交流互动时间

省促进会谢会长对活动进行总结

谢会长在总结发言中表示,企业发展,企业家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根据自身发展阶段紧密结合,提前思考提前了解。而企业家自身更要不偏不倚,不急不躁,要修心,经营企业更重要的是经营自己的内心,心胜则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