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各行各业都遭受到打击,消极情绪弥漫。但危机有时候也是转机,就看我们怎样对待。其中不乏企业借此危机,或 “修炼内功”,补齐自身短板;或转型升级,开辟全新生产方式……在当下抓住未来的趋势,待疫情结束,更促腾飞。
在复工复产之际,省促进会将陆续报道典型的企业案例,观他人、见自己,供大家借鉴参考。
大国重器“中南机械”造口罩机
全国客户日夜蹲守抢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口罩短缺成为全国各地面临的共同难题。为缓解市场口罩供应紧张局面,省促进会副会长单位——佛山市南海中南机械有限公司,依靠自身强大的研发技术,跨界生产出口罩机,并优先订单进行投产,彰显出大国重器厂家的担当!
此前,中南机械得到了媒体高度关注和认可,并进行了专题宣传报道,下文转载自《南方+》APP:
“你们今天来还算好,往常这里停满了车,站满了人,等着我们的口罩机下线。”佛山市南海中南机械有限公司(下称“中南机械”)人力资源经理梁柳芬忙着指引车辆进入停车区。 南海区大沥镇盐步社区,广佛路旁的中南机械工厂内,数控机床被移至一旁,取而代之是一台台口罩生产机。工人们正在调试即将下线的口罩机。 从“雪龙号”到国产大飞机等大国重器的重要零部件生产商,“上天下海”是中南机械的标签。新冠肺炎疫情下,口罩成了日常必需品。作为佛山装备制造领头羊的中南机械也站在了口罩生产最前端。
从做大国重器转型做口罩
跨界难不难?
“自从我们开始生产口罩机来,微信消息电话就没有停过,都是问我要货的。”中南机械常务副总经理毛卫东说。 正月初七,中南机械接到佛山一家口罩机生产企业的紧急需求,希望中南机械能够帮助生产精密核心零部件。 从一家致力于大中型柴油机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到口罩机的生产,这个跨界难不难? “口罩机就是一种自动化设备,技术原理并不复杂。但所需大大小小的零部件多达300多种,要保障保证精度和匹配度,降低故障率。”毛卫东说。 接到需求后,从未涉足过口罩机零部件的中南机械从零开始组织生产。召回公司20多位技术人员的同时,中南机械又组织了佛山市机械行业协会下属10多家企业全力配合进行零部件制造。 凭借几十年精密制造技术积累和行业内的紧密协作,不到一周,所需零部件便成功生产出来。 “从零部件到整机生产其实也很偶然,现在口罩机电机的链轮都是我们做的,原来是上海做的,坏了之后他们知道我们做零部件很强,所以找我们过去维修,发现比原来做的还要好。”毛卫东回忆,口罩机零部件陆续交货不久,中南机械正式决定做口罩机整机制造。 毛卫东介绍,从决定做整机生产开始,公司董事长兼总工程师许冠和技术人员便开始研究制定生产方案,加班加点保障口罩机生产。 在梁柳芬的记忆里,参与研发的同事最长有过2天2夜没合眼的记录。“老板干到凌晨两三点,员工有时候干到5点,回去睡几个小时,又起来干。”她说。 2月28日第一台口罩机便从中南机械下线,从决定做口罩机整机到第一台下线,前后不过十天。这与中南机械多年来专注精密制造研发与生产密不可分。而机器一下线便被蹲守多时的客户抢走。
全国客户日夜蹲守
外地技术员进驻车间
笔者在中南机械厂房发现,公司院子里停了不少外地车牌。来自川、赣、桂等外省以及省内各地市的车牌不在少数,各地工厂的代表站在院内焦急等待。“我们给客户提供餐饭,经常有外地的客户就住在附近。”毛卫东说。 得知中南机械生产口罩机,省内各地市乃至外省厂家都闻风而动,守在了中南机械车间门口,期待即将下线的那台机器属于自己。 阿伟是中山一家制衣厂的老板,为了第一时间拿到口罩机,他已派员工在中南机械门口蹲守4天。“我给员工订了酒店,就住在那里等。”阿伟介绍,目前其已采购了口罩所需熔喷无纺布、纺粘无纺布以及鼻梁条等原材料。 和阿伟一样的老板还有很多。“每天8点开始,这些来自各地的客户就会站在车间门口,一直到晚上工人下班。”令梁柳芬印象深刻的还有来自外地的老板阿东,“他开车过来等,就把车停在门口,在车里睡了两天。” 与等在车间外面的客户不同,车间内还有不少来自各个厂家的技术员。 中南机械研制的口罩机生产线涵盖打片、焊接、包装等环节。“口罩打片机一分钟可打240片,焊接机一分钟则可以焊接60片,一台打片机对应4台焊接机才能刚好满足生产。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个过程一旦出现问题就要停工维修调试。”毛卫东称,如果把机器送回中南机械维修,一来一回耽误时间太多。 为了不耽误口罩生产效率,不少购买口罩机的企业派出技术员来到中南机械学习口罩机的调试与使用。 一台口罩机的生产调试需要3-4天。如今,中南机械每日的生产稳定在4台左右,有效地助力口罩生产和市场供应。“目前公司停掉了原来30%的日常订单,抽调人手集中来做口罩机,希望能为战‘疫’贡献佛山制造的担当。”毛卫东说。
新材料改变生产链
将参与团体标准制定
事实上,为了转型生产口罩机,中南机械面临的问题也不少。 “口罩机是个小众行业,并没有国家标准。主要是医用口罩生产,整个佛山也只有3家。”在毛卫东看来,此前关注到这个行业的人并不多。 从纱布到无纺布,口罩材料在不断变革。在2003年“非典”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声名大噪的N95型口罩,便和NIOSH发布的9种颗粒物防护口罩技术标准密切相关。 “新材料也会改变口罩机行业的生产。”决定参与口罩机生产的同时,中南机械还马上联系了广东省机械学会参与制定团体标准。 “我们很多国外的订单停掉了,只能跟客户解释,希望能获得谅解,减免赔偿金。”毛卫东说。此外,还有原材料供应跟不上、短时资金压力大等。“好在政府很支持,得知我们的困难,立即帮我们协调原材料供货。佛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还特事特办,允许我们一边生产一边同步备案。” 佛山是制造业大市,与中南机械一样,多家佛企成为这场战疫产业链上重要一环。为了鼓励企业复工复产,支持企业转产扩产。2月9日,佛山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全市口罩生产及市场供应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 该通知提出,全力支持本地企业转向口罩等应急物资生产。组织发动具有相应生产条件的制造业企业转向应急物资生产,在设备采购、车间改造等方面给予财政支持,在企业办理相关资质备案手续方面设立“绿色通道”。 以大沥镇为例,已经有佛山市南海区厚哲传动器材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中南机械有限公司、佛山市艾乐博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正在研发生产口罩机;佛山市特丽侬防护用品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生产口罩。 “我们的N95口罩机月底应该就要研制出来了。”毛卫东说。 记者 肖霞 孙景锋 撰文 肖霞 孙景锋 关艳娟 梁景萍 摄影 肖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