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16日,在江门市锦隆实业有限公司,开展广东制造转型升级实战工作坊第十四次课程实践。
这几次的工作坊,我们每次各进行一大环节的学习实践,这次郝聚民博士主要为大家进行“如何进入主流市场和极具竞争运营模式”的探讨。
○ 郝聚民博士
打造卓越的市场模式
各团队首先分享了创新型组织落地的进展情况,同时对上一次的产品验证的成果进行了汇报。
基于创新型组织在实际落地过程中所涉及到创新体系和现有运营系统资源分配的纠结,老团队任务太重,传统业务占用了大多数精力,很难有精力做创新推动,另外,80%以上的资源肯定还是要用在已有业务,20%不到的资源用于创新,但如果要将只占资源投入20%不到的创新业务变成一个体系落到企业运营中,似乎不太现实。
就此,郝博士提出创新业务中的创业项目孵化部分因为量相对会小,还是以少量的专职人员去运作,而且负责的人员以年轻团队为主,创新体系溶入到现有运营中,以渐进式创新为主,管理好企业的合理化建议、微创新即可,以提高效率,创造成本的节约和效益改善。
对于创业项目,再次强调高势能,即便是创造性模仿类的产品也要做到要么产品的成本显著下降,要么产品的性能极大提高,千万不要做“同质化、后来者、弱势”,这类项目就应该停掉。并再次强调产品验证阶段最重要的是形成最小卓越产品,最小卓越不是完美,而是基于客户需要完成任务中重大的不满足成果而来的具体方面逐步形成的产品。
这次工作坊,郝博士继续以“任务-过程-测试-成果”四个阶段切入,深入阐述“市场模式和运营模式”,我们的任务就是:打造卓越的市场模式和运营模式。
课堂实践
分享交流
“创新项目团队要避免拿着产品到处找市场,最重要的是要遵循进入主流市场的逻辑。” 如何将产品推向市场?创业项目是否已经取得先期阶段的成功,首先要看产品是否已经进入主流市场,在细分市场占据了绝对领先的份额。选择合适的战略,不同的产品发展阶段和市场类型,所使用的战略不同;确定战略以后,要确定定价策略、渠道策略和客户关系策略,一举将产品推向主流市场
在现场,各小组进行市场策略风暴 ,针对如何进入主流市场的问题,小组成员利用早期客户行为分析表、跨越鸿沟独木桥、整体产品模式、消费链工具、客户影响金字塔、客户关系圈、价格敏感度测试等工具完成了市场策略。
郝博士与企业组员交流
打造卓越的运营模式
在制定最优价格策略、客户获取策略以及成本结构时,都应作出明确假设,之后根据假设确定商业模式,然后同客户开展试验来验证这些假设;进入主流市场最终的是要从早期市场进入到以实用主义客户为主的市场,并形成可复制的市场销售模式。
产品有了销路和付费用户,意味着产品已经为客户创造了价值,现在就是要在市场大规模增长之前,设计并构建高效高可靠性,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程式化运营模式;运营模式的设计包括资源创造和优化、价值链/网的重构、运营流程的重构,战略联盟的建立。
卓越运营系统的构建最关键的是需要完成构建系统所需的核心资源的确认,核心资源也是商业模式有效运转所必须的最重要因素。运用卓越运营树工具模型,从定制个性化解决方案、资源优化与整合、建立战略联盟、数据收集及挖掘、智能化、数字化以大幅度降低成本、开放式创新社群、客户社群的运营和快速响应的供应网络等多个维度进行思考核心资源问题,每个商业模式都需要核心资源,这些资源使得企业组织能够创造和提供价值主张、接触市场、与客户细分群体建立关系并赚取收入,核心资源既可以是自有的,也可以是公司租借的或从重要伙伴那里获得的。
强大的战略同盟关系是帮助产品管理者制胜的关键因素,战略同盟的目的是推进一个具体目标市场细分中的整体产品基本架构的形成,作为一个战略同盟,最根本的承诺就是共同开发一个有效的整体产品组合,并联合起来将其顺利地推向主流市场。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微软操作系统和英特尔的战略同盟关系,每一代微软操作系统的升级必然伴随着一代英特尔芯片的升级。
企业小组分享
现场实践成果
完成了市场验证和运营验证,整个精准创业的各阶段验证也就完成了,最终呈现在创业小组面前的就是一副完整的商业模式,从产品验证确定了价值主张和客户细分,到市场验证确定了渠道通路和客户关系,运营验证确定了核心资源、关键活动和重要伙伴,再基于以上内容确定收入和成本,从而完成了从价值获得、到价值传递再到创造创造的完整商业模式。
各团队小组对商业模式画布以及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和方案进行了研讨,现场互相点评,给出了独到的见解,同时,在郝博士的指导下作了进一步的完善。
○ 郝博士点评指导
工作坊重在实践,除了课堂学习专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打造起创新型组织的架构和机制,打磨出各自的标杆项目。我们都十分期待各企业团队最后的成果!
广东制造转型升级实战工作坊,第十四次课程实践就到这里啦,我们下次再见,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