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岭南商道 > 行者视角

一个企业家的自我修养

2021-02-21 来源:本网
分享:

  今年我们的开年戏,看的是《人潮汹涌》。哪怕人生拿错剧本,你生活的态度还是决定了你人生的一切。电影中有向周星驰致敬的桥段,谈到星爷的《演员的自我修养》。

  新年开工,有一位企业家历经九死一生,起死回生,前来促进会拜年。每个人,每个职业都需要他的自我修养、自我成长。有些人的成长是被动的,但企业家,却是有追求自我成长的动机,有建立“私人王国”成功的愿望的职业。

图片


01 一念天堂的念想

  电影中的人生可以拿错剧本,不同的生活角色,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假设,就可以演绎不同的人生。可现实的生活却只有一个剧本,虽然事业可以从头再来,但时间却是一去不返。

  对于企业家而言,最宝贵的是时间成本。有时候我们的决策错误虽然导致机会和资金的浪费,但时间不可重来。当然,如果人生是一段修行的旅程,所有的错误和失败,都是修行路上必须经过的,那么一切过往皆是过程。

  所以问反省中的企业家,我们在过去的失败中,吸取了什么样的教训,得到什么样的进步。可企业家讲的原因,大部分是客观的原因。

  我讲自己的一个案例。以前我也是从政府机关出来的,也是对政府机关的管理方式有所不满。当办协会的时候,很多想法和政府机关的想法不一样,也有很多抵触,不知不觉中业务就脱离了指导单位的范畴。后来我自己的进步是从反省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开始的。如果我们不理解政府的痛点和难处,如果不能够协助政府机关出台的政策更加贴合社会需求,服务更加细致和到位,那我们还做什么“政府与企业的桥梁”?政府不同部门的诸多要求看起来严苛,实际上是在帮助我们不断提升自己,规范自己,而不知不觉中,我们进步了,蓦然回首,居然可以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协会。

  我们对待任何不愉快的事情,第一反应是不高兴,不喜欢,能逃避就逃避。或者是把问题归诸于环境与对方,对于自己的问题则轻描淡写。这样子,虽然能够总结一个一二三四个问题,但大都不是本质问题。

  本质问题是深层次的问题,一般是内心机制的问题。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但内心就是在做决策,可能是我们潜伏在心灵深处的性格、好恶在做决策。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在突破命运所设定的人生框架。我们须在每次的挫折中得到一些新的启示,问题究竟卡在什么样的心理机制上面。如果得不到这种启示,可能下次的发展,也会卡在这个点上,不同的事情,同样问题的逻辑和结构。

  企业升级,实际上是企业家自己的升级。过关升级,犹如游戏中打怪物,企业的成长,就是打怪升级的历程。

  企业家的一个重要修养,是把坏事变好事,事事是好事。最好的办法就是反省自己,发现自己隐藏的心理机制,及时修正,及时转念。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图片


02 俗不可耐的寻常

  广东以前有位画家林墉,画的水墨仕女明亮可丽。但有次上课时学生说他的作品“俗不可耐”,他回答,画作关键是“耐”,经得起时间,经得起时代的考验。

  企业经营所获得的是黄白之物,都是君子们心好而口不爱的。赚钱这档事本就是企业家的职业所在,是光明正大的事情。但人内心又喜欢名望及高大上的东西,自己瞧不起辛苦所攒得的买卖,自认为是“低端的产业”。

  对于企业而言,黄白之物就是现金流,是企业高大上和志存高远的基础。林墉画家可能讲的是大俗中有大雅。企业的黄白之物最是接地气,能养人,能成就事业的东西。

  我曾见过一位学金融EMBA的制造业企业家,回来以后讲的最多的是投资与人脉。有一位企业家,全国的MBA课程都学过,学习回来一个念头便是资本和改造自己的“低端企业”。企业家今天学习哲学,明天学习心学,后天学习传统文化。今天学太极,明天高尔夫,后天马拉松。

  经营企业就是这么点破事,天天在外面学点皮毛功夫就老想改造自己的企业,折腾的不行就老说自己企业最大的问题是团队跟不上,瓶颈是人才问题。找猎头、做股权激励等等。好像股权激励就是企业的标配,而公司一旦上市了,高管套现资金了一走了之,企业还不是要停摆在那里。

  上有所好,下必趋之。老板喜好国学,国学就是企业的文化。喜欢稻盛和夫的,京瓷哲学就是企业哲学。喜欢弟子规的,弟子规就是企业的行为规则。早读、共读一本书、天天念,心里就明亮。

  电影中的陈小萌,抱怨命运对他不公平,没有机会给到他机会。但就是做一个十八线的群众演员都不认真做,过人云亦云的日子,却幻想能够天掉馅饼。

  那位起死回生的企业家跟我讲了很多企业新的措施,也取得了新的突破。我跟他讲,经营企业有玄学,当企业家的心、时间和精力都回到企业经营上面,一门心事都是经营企业这点事,无眼界,无意识界,无无明,无挂碍,无恐怖,无颠倒梦想,企业就一定能涅盘。而事实上,心心念念一个事,一定能够产生对于事物判断的直觉和灵感,稻盛和夫讲“现场有神灵”,不是真的神灵,而是灵感。

  企业家千万不要寄希望于找个咨询公司就能够把企业做好。咨询公司的意见也仅是为企业提供参考,真正做决策的,还是企业家自己。企业家向咨询公司学习的,不是咨询结论,而是决策逻辑。不是怎么做,而是为什么这样做。企业最好的决策者一定是企业家本身及企业的经营团队。

  企业经营没有一劳永逸的东西,也没有什么高大上,都是一堆破芝麻事,一堆俗事。把俗事做好了,做到极致了,就是不简单的事,“俗事”就变成“耐事”。华为说过“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企业家一旦一劳永逸了,就是退休的状态,企业经营能够维持就是善莫大焉的事。

图片


03 深沉厚重的养成

  明代思想家、哲学家吕坤在其著作《呻吟语》说,深沉厚重是人的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头脑聪明、能言善辩,不过是第三等资质。具有厚重品格的人,才是真正一流的领导者。

  很多优秀的领导人都具备深沉厚重的人格品质。《道德经》第二十六章中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深沉厚重是作为领导人的根本。很多老板喜欢抽烟,深深的抽一口,可以给人带来深思考。深思考有一个好处,就是极致思维。极致是从优秀到卓越的巨大门槛。

  企业家要驾驭企业这么多的人和事,不能肤浅,不能人云亦云,他必须有很强的思考力。说企业家很孤独是对的,企业家自己必须完成独立的思考,承担所有决策的风险,面对一切的危机和挑战。

  有些企业家借助站桩来做深思考,有些企业家借助禅坐,有些企业借助徒步及马拉松,尽管每个人的方法方式不一样,但目标只有一个,独立的深思考,不一而同。怕就怕很多人喜新厌旧,时不时就学一个新玩儿,所有的事情都坚持不了很久。

  庄子提到“心斋”,“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心斋,就是虚空的心境,超越现实中功利的心境和态度,而回归事物的本质与真实。

  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善始善终,坚持到底。有些企业家打太极,写毛笔字,拉手工壶,做慢的事情,做十年如一日的事情,实际上是在磨练自己的心性,培养自己深沉厚重的品格,目的就是琢磨透一个事,做透一个事。做透一个事,比做多十个事可能更有价值。

  人磨事,事也磨人。与其在市场上花钱买教训,不如在内心上自己去磨练自己的品质。真正做企业,特别是往内琢磨的经营企业是非常孤独的事情,无助的事情,无趣的事情,如庄子所说的枯木死灰。但当我们真如枯木死灰,却是能够虚应万物,人生和事物的发展往往是山穷水尽处,柳暗花明时。

  孤独、坚守和坚持也有福报。

图片


04 结语

  企业家职业是非常有福报的职业,这份职业不会务虚,他们存在的价值就是解决社会问题,并因此创造新的机会。

  企业家精神,不仅是创新,而是通过工作来不断认知自己,磨练自己和改造自己,并树立勇气和信心,让自己成为更加智仁勇、更加完美人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