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岭南商道 > 行者视角

行者视角|九三阅兵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

2025-09-14 来源:本网
分享:

  笔者综合了近期媒体的一些观点,大胆推测一下,九三阅兵后给我们企业未来国际化带来的一些影响。

  首先是中国通过阅兵发出一些信号,中国不怕来自西方国家任何武力威胁,中国开始表达自己的诉求,包括中国台湾、南海以及海外的经济利益,任何势力如果要觊觎中国的利益,就得评估它的后果。

图片

  其次,中国虽然不主动谋求与美欧的经济脱钩,但显然已经对经济脱钩做好准备,包括与欧洲的脱钩。拜登执政时期,美国与欧洲存在所谓的价值观外交,中国期待特朗普时代欧洲能够明白过来,但这半年多时间,中国已经意识到欧洲跟日韩一样,不存在独立性。但显然,中小企业并没有完全做好这种准备。

  第三,中国未来国际化的基础盘是亚洲,以及中国军事力量能够覆盖的地方。中国与这些国家合作可以做到三个平权:一是工业化技术平权,接受中国工业化体系的灌溉,完全抄中国作业,可以用非常低廉的代价获得工业化。二是金融平权,采用数字货币与本币结算方式,摆脱美元潮汐收割。三是文化平权,每个国家都可以自主选择它的制度与文化,互不干涉。

  第四是远离中国本土的发展中国家开展工业化,寻求与中国的合作,必须接受中国的一些要求,包括工业标准、结算货币、驻军等等。

  第五,中国合作的对象以南南合作为主,就是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中国可能会对产业进行规划与分工,通过大量的工业数字化平台来对接彼此间的合作与竞争。而上海合作组织可能是中国对外深度合作的基本盘,中国会将陆权文明的模式演绎到极致,包括高铁、基建与电力的组合,这也是实现工业化的基础。

  六,未来数字货币的锚,有可能是电力,包括水电、煤气发电、风电、太阳能点、核电,未来还有可控核聚变(人造小太阳)。

  第七,中国制造业走出去,再也不是简单的卖产品,而是需要建立战略、构建体系、整合资源、形成组织、深度融入,从卖产品到卖方案,到融入当地社区与社会,到建设标准与品牌。中国制造业国际化路径,包括制造外溢、品牌出海、体系建构、服务输出。

  第八,企业走出去,实际是文化走出去,也是儒家文化价值观外显,比如仁义文化,成就员工,成就客户与成就社会。中国所建设的经济圈会倡导生态共生、价值共享与文化共创的理念,反对文化霸权与思想殖民。

结构, 芝加哥, 建筑物, 天际线, 摩天大楼, 高楼, 高层建筑, 城市的

  未来世界可能会形成以美国为主的经济圈,以中国为主的经济圈,形成各自的价值观、发展模式、标准体系。中国未来的表达方式应当不会模糊与隐晦,甚至不惜寻找一次代理人战争来确立自己的国际地位。

  世界未来的发展也会在斗争中寻找合作,在合作中不断斗争。中美可能也存在不同层面的合作,甚至是新的“G2”合作模式。

  “太平洋足够大,足以容下中美两国”,其实就是中国反对零和博弈的地缘政治思维,体现中国对新型国际关系的构想,它强调国际合作中战略层面的共生合作空间。共生,是中国国际合作的基本理念。但在弱肉强食、实力说话的世界中,斗争、甚至是战争也是必须面对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