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高效率的数字政府
笔者最近在广州白云区公安局综合办证中心更换了一个证件,没料到从进入办证中心到办完证件不到半个小时。在家里收到证件时候也就一周时间。
笔者在办证中心出来,还看到有无人值机办理各种证件的,自动签证的、自动拍照片的各种设备。因为工作缘故,笔者以前常要到派出所申请无犯罪证明。找停车位要半个小时,排队等候要半个多小时,各种审核需要半个小时,办一个事半天时间就没了。办理好了还要再去申领,也需要时间。而今,通过“粤省事”APP申报,全部网络申报,半天一天就下来,直接发到电子邮箱,非常方便。
在广州现在办理各种证件服务,基本上只需要事前准备好电子文档,就可以实现足不出门把事情办妥。以前需要反复排队、层层盖章的行政事务,如今通过一部手机便触手可及。政务服务“网上办”“指尖办”不再是新潮标语,而是真切可触的日常图景。
数字化的电子政府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重塑政务服务生态,其核心便是“便民”。告别繁琐流程,效率跃升,动动手指,曾经耗费时日、甚至需奔走多个部门的事项,现已实现线上即时受理或秒批。“粤省事”的平台将证明出具时间大大压缩。
据了解,全国超500类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已实现“一网通办”,精简了大量材料,减少了大量证明,据统计在六成以上。
效率提升,成本降低,不仅节省了百姓办事的交通成本、时间成本,更显著降低了政府行政成本与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据了解。以电子证照广泛应用为例,广东省每年节省制证、物流、保管等费用预计超过十亿元。数据流转取代了纸质文件的大规模流转,让政务服务变得更为“轻量化”和“节约型”。
02
数字政府为中国式现代化治理带来新方向
数字化电子政府给社会带来的好处实际已经超越了它现实中的意义。
一是通过数字化实现了办事高效,主要还是体现了办事透明。中国社会是传统意义上的人情社会,一旦办事不透明,人情往来、吃喝卡拿便就是常态,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社会治理的探索尤为不利。数字化电子政府的探索规避了中国社会文化短板,使现代化治理成为可能。
二是通过深化挖数据潜能,构建“智治”政府。我们现在企业数字化建设,通过数字挖掘,可以大大提高经营与决策效率,包括交货准时率、场地利用率、产品优良率、减少冗员,可以直接分析企业的经营情况等等。数字政府能精准“问需于民”,统等汇集的海量民生诉求数据,运用AI分析识别高频痛点与趋势,为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供科学指南。
三是使廉价政府成为可能。企业所采用的数字化治理首先是降本增效,其次是提高柔性能力,再次是智能决策。马斯克所组建的美国效率部主要便是通过数字挖掘,管理了政府的效能与费用,让评估做到真实有效,大大降低政府预算与费用。
四是塑造未来政府服务的新界面。数字政府,其价值真谛不仅在于技术的炫目,更在于它如何让公共服务的阳光普照,它是服务型政府的强力引擎,公开、透明、高效、以民为本。使政府更精准地体察民情,更迅捷地回应需求,以更低成本实现更优服务,这是未来服务型政府的新范式。
03
政府社会治理应该进入大数据时代
数字政府的社会治理,应该破除信息孤岛,实现真正的联通,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行业的数字治理。
实现异地就医备案、异地社保、户籍迁移等等的无缝联动亟待在国家级统一平台与标准体系(如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牵引下,打破数据壁垒,确保关键信息“一处采集、全域通用”。
一切的公共服务部门,如电信、银行、水电气、医院等部门,线上能办的,线下就别再设卡。银行更新信息、运营商换套餐,能在网络上验证身份的,就不用跑营业厅。水电气报修,线上填个表单上传照片就能定位问题。公共服务打客服电话不能永远坐席忙,电话转来转去,机器人答非所问,找个真人比登天还难,线上报修找不到入口,线上线下服务“打架”,需要跟电子政府一样无缝衔接。
不能开个户、改个手机号、甚至查个流水,动不动就要本人跑网点。明明手机APP功能挺多,可操作起来像走迷宫。银行想办个事情,材料清单长目不暇接,各个支行说法还不一样,让人晕头转向。医院问个医生,诊断五分钟,各种排队检测几个小时。
04
结语
未来的大数字政府社会治理,水、电、网络、银行、医院等等公共服务,都需要与电子政府一样,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入大众生活,成为每个人在追求个人发展和社会福祉道路上可信赖、可依托的坚实后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