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中国中小企业》,作者系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谢泓。
在今年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下称促进会)的春茗活动中,笔者和参与的企业家一同参观了从事高精密弹簧研发与制造的专精特新企业——广东奥金精密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奥金精密),并和大家分享了关于AI(人工智能)重塑制造业的话题。笔者认为,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的崛起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基于场景深耕、成本重构、生态协同的路径。
01 赚到认知以外的钱 奥金精密的产品从粗如巨擘的重力弹簧到细如发丝的微型弹簧,再到形状各异的异形弹簧,各种型号、各种规格、各种用途,不胜枚举。笔者在分享中以该企业产品场景为例,探讨如何用AI为企业的战略做决策。 奥金精密医用弹簧的订单来自瑞士一家医疗器械企业,在此之前奥金精密并不了解医疗行业弹簧的应用需求。直到一位员工亲属在医院做颅内出血手术,企业才发现原来其产品可以用在精密的颅内手术。没想到一家非常传统的制造业企业也可以制造高大上的医疗高科技产品。 如今,奥金精密可以将各种弹簧产品的型号、性能汇总,建立一个针对用户需求配置的产品结构信息销售物料清单表,通过AI分析产品在各个应用领域的竞争力,就会发现有可能进入行业的机遇。AI可能会告诉你,可以进一步细分医疗器械医用微型弹簧的生产机构。 假如企业能够对产品应用场景更加熟悉,那么企业就可以从规模红利走向场景红利。企业老板之前可能会想,我们不熟悉医疗行业,怎么办?其实,有了AI,很多行业真的可以赚到原有知识以外的钱。关键就是熟悉与理解产品的各种应用场景,并因此调整企业的战略。同时基于AI重塑企业价值与建立新场景制造的新战略,哪些产品线要放弃,哪些产品要重点发展,哪些领域要研究进入,这应该都是AI可以侃侃而谈的爽点。 02 场景选择与敏捷迭代是关键 中小企业可能无法覆盖太多场景,更应该聚焦核心痛点,比如生产中的某个关键环节,质检、排产、设计、研发等等。 敏捷迭代是成败关键,中小企业需要快速试错,不能像大企业那样长期投入。可以用MVP模式,即以最低的成本和最短的时间,打造出一个仅包含核心功能的产品原型,先小范围测试,再验证推广。例如,制造工厂可以先在一个车间试点,成功后再扩展。就如当年促进会服务企业做精益生产一样,从简单开始,持续做几年就可以形成巨大的精益生产惯性。 中小企业对成本敏感,所以方案必须见效快,最好3-6个月看到效果,这样他们才有动力继续投入。比如能耗管理,省下的电费直接可见。 据促进会了解,一般企业评估一项投入,如果是两年回收投资,老板直接就可以拍板。如果三年,企业决策过程就会长一点。所以,中小企业的AI应用,一开始就不是什么投资模式、商业模式,而是降本与市场模式,是降本增效模式。 很多企业经常问笔者,我们的研发数据,是否保密。保密固然重要,但笔者认为,中小企业加入AI协作平台,共享资源,利用外部资源,对于企业更为有利。 成本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生态,中小企业也要通过开源与开放获得生态,获得知识。企业竞争的关键不仅是知识,而是获取新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实际能力。促进会最近开发了一个研发降本的智能体,将过去十几年促进会做精益生产服务、研发降本服务的知识做成一个智能体,非常好用,也是将知识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生动例证。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产业协同,和上下游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解决方案,分摊成本。比如包装厂和物流公司合作优化装箱方案;产业集群可以形成生态协同创新模式,共享数据库和产能调度系统,使交货周期缩短。产学研用联合体也可以形成生态协同,以突破企业创新边界。如将行业企业的解决方案协同,降低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改造成本,这种开放创新范式正在重塑产业竞争格局。 构建动态演进的能力体系非常重要,这不是几家企业可以完成的事情,必须建立持续的迭代更新机制,通过大量的工艺参数优化迭代,使产线综合效率保持每年一定比例的提升速度。这种进化能力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核心保障。 03 深刻理解AI赋能中小制造企业的意义 制造业通过场景解构穿透“物理-数字-智能”的三重镜像。如企业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生产系统模型,将设备预测性维护准确率提升,这种虚实映射能力,是场景解构的底层支撑。 未来制造业知识图谱将重构制造场景的认知体系。制造业通过各种行业垂直平台的建立,整合大量的行业工艺知识条目,通过语义理解实现企业BOM(物料清单)的拆分与工艺方案的智能生成,使复杂结构件的工艺设计效率成倍提升。 未来AI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带来的不是渐进式改善,而是非线性价值跃迁。制造业可以通过工艺参数动态优化系统,大量降低制造成本、提升研发能力、缩短生产制造时间等等,使制造业研发与生产节拍发生质变的突破,彻底改变制造的效率曲线。 数据闭环正在催生制造业新的价值创造范式。制造业系统平台的形成建立了对于用户需求的实时响应系统,通过大量数据采集点可以构建需求预测模型。这种数据驱动的价值网络,使制造企业从产品供应商进化为解决方案服务商。 中小企业的场景深耕本质是“精准爆破”而非“全面改造”,关键在于找到技术投入与商业价值的结合点。通过“小场景切入—快速验证—滚动复制”的敏捷模式,一定可以实现所见即所得的效率跃升。 AI与制造业的场景深耕也在突破物理空间的局限,向价值网络深度演进。当AI技术与工业场景的化学反应持续深入,制造企业将不再是单纯的产品生产者,而是转型为价值创造的使能者。这种转变要求企业建立新的认知框架:从关注技术先进性转向关注场景适配性,从追求规模效应转向构建价值网络,从被动应对变革转向主动塑造未来。唯有在具体场景中持续深耕,才能将AI的无限可能转化为确定的产业价值。 笔者认为,中小企业AI与场景深耕的本质是价值再造,工业场景的“颗粒度革命”正在重塑制造逻辑。从传统车间到智能工厂的进化,不是简单的设备升级,而是生产单元的“原子化”重组。中国的制造业正通过AI重构,将其强大的工程基因变成数字时代的数字化红利,并全力拓展技术实用主义的全新战场:不追求绝对技术领先,而是用成本重构、场景深耕和生态协同,重新定义全球的创新规则,而中小制造业企业,正是场景打造与生态构建的主力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