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岭南商道 > 大咖论道

“疫情冲击之下,按照50%的企业死掉去考虑生存问题”

2020-04-20 来源:本网
分享:

  近日,由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智纲智库发起的“2020岭南商道云论坛”成功举办。多地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相聚云端,围绕“世界经济停摆,企业路在何方”的主题汇集智慧,在当下疫情的特殊环境下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参考。

  其中,广东芬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裂变学院创始人宗毅进行了“危机时刻企业的反脆弱行动”的主题演讲,现摘编如下:


  我创业18年,经历过2003年的非典,也经历过很多其它的困难,就我自己的体会来说,这一次的情况是最难的。我们国家的经济体没有面临过这样的局面,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大环境的经济活动也还在持续运行,虽然当时企业的利润下滑了,但也不致于有现在的这种感觉,好像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停下来。

  虽然我们企业3月份的业绩还不错,相比去年同期还有增长,但问题是,我们预期5、6月份市场会变得很糟糕。芬尼科技的业务一半出口、一半国内,所以我们对国内外市场的情况还都有点发言权。据了解,我们所在的行业国内市场缩减比例就在在50%左右,而国外的市场更是面临惨淡的局面。这次疫情蔓延了整个世界的发达经济体,G20全部停摆,所以现在局面我觉得不能按以往经济危机的经验和数据去判断,我认为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会超出想象,现在我们已经在经历着一场大危机。


01

前所未有的困难

与其中蕴含的机会

  我认为,疫情冲击必将带来世界经济秩序的重构。中国经过40年的积淀,打造了完整的全球产业链,相比之下,其他的国家却很难做到。如果未来世界经济格局是中国富强、美国衰弱的话,西方世界是难以接受的,这就有可能会转向新一轮的冷战。特朗普上台的时候,就提出制造业要回归美国,但是当时美国企业家都没有行动,所以他的想法难以达成。这次疫情之下,当美国发现自己连口罩生产都很困难,呼吸机也急需从中国进口,这个时候就美国要把制造业撤回去想法就会更加坚定,因为这涉及到所谓的“国家安全”的问题。我认为,西方国家制造业的回流将是一个趋势,只是回流肯定有个过程,可能在未来的5-10年之内会逐步实施,所以我觉得未来的逆全球化趋势会非常明显。

  不过这过程也是我们企业发展的一个机会。我们与一美国合作商已经合作了13年,以前我提出过几次想和他们合作在美国设厂,但对方一直不太愿意。自中美贸易摩擦以来,关税变来变去,去年年底再谈到这个事情的时候,他却显得很高兴。近日我在与对方沟通又讨论到这个问题,他觉得未来他们必须把制造业做好,但是行业具体的条件不能提供很好的支持,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我们过去生产。所以这也成了我们企业走出去的机会。

图1

  每一次重大的黑天鹅事件,必然伴随惨烈的企业死亡,我们不要去回避,所有企业都应该做好心理准备。举个可能不太恰当的例子,比如智能手机代替功能手机,从手机行业来说就是一个黑天鹅事件。

  那些曾经伟大的企业: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甚至三星,在中国都见不到了,还有我们的中兴、波导、联想等等,日本的所有手机品牌全死掉了。都是因为苹果带来的巨大技术变革,引起了这场行业的黑天鹅事件。

  所以疫情冲击下,我建议大家按照50%的企业死掉的情形去考虑生存问题。其实说50%我都觉得不算多,因为每次重大的黑天鹅事件导致的结果都会超过这个数,比如,我算过手机行业就有超过90%的企业消失了。

  大家常说产能过剩、消费不足是个大问题。但是,在我的观念里,很多中国的产能本来就不应该存在,尤其是,其中的假冒伪劣产品本来就该死掉。真正好的产能,我是没有觉得过剩的。举个例子,我们公司在前年进入净水行业,需要找个好的供应链,但根本找不到特别好的企业去帮我们生产。因为我们本来就是生产商,有自己的一套标准,最后在国内能过我们技术管理标准的只有三家,而这三家牛到什么程度呢?不付预付款,连谈都不给谈。所以我们的大量产能其实是不合格的,低端产能的企业死掉本来是自然优胜劣汰的事情。

  我觉得企业只要追求高品质、追求精品,生存发展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尤其是原来我们面对出口的产业链,都有着非常好的产品。优秀的供应链并不过剩,那些过剩的、低端的、质量差的企业,就在会死掉的50%的数字里。

  另外,说一下市场。市场主要在欧、美和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其中,欧洲国家和美国之间是有矛盾的,我认为欧洲应该会两边倒,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我在做欧洲生意的过程中发现,欧洲产品的品质比美国要好得多。在我们这个行业,美国的产品真的是非常烂,我们比他们做得好多了;但是跟欧洲产品比,我认为还有差距,但也已经比较接近了。所以咱们中国的优质供应链不需要太过担心,我们的质量走出去是没问题的。

  不过进入欧洲市场也没那么容易,欧洲的成本太高了,相比之下,美国在制造业方面的优势还是有的。因为我曾经在美国投资,如果按成本来算,除了人工以外,其它的优势都比咱们明显。而欧洲的总体成本都太高了,但是市场还是存在的。


02

商业模式的巨大变化

与利用危机去转型

  在疫情的冲击下,我觉得商业模式也会有巨大的变化,中国有很大量先进的商业模式,在2003年的时候,也SARS疫情就成就了淘宝、京东等全新商业模式。

  今年实体店停摆,牺牲了大量的就业。但也催生、加速了大量新增行业的发展,这其中蕴藏很多创新的东西,是所有企业需要考虑的东西,我们必须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每一次波折都一定会倒下一批人,也一定会站起来一批人。

图2

  在疫情之前,我们已经开始做新零售,但是推动起来非常累。那个时候我的判断是,我们这个行业不管怎么推进线上成交,线下也得占80%。但现在我改变想法了,最近线下停摆,成交几乎完全没有,而线上的销量居然很快就上去了。我现在对未来线上销售的判断是占比80%,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现在线上办公也比传统的工作效率高多了,以前我需要来回跑几个办公室,现在我只需坐着家里进行网络会议,可以处理的事比以前更多了。还有我们以前做500人招商会的预算就要300万,现在我们线上轻松搞5000人的招商会,预算几乎为零,成本全节省下来了,这都是经济效益。

图3

  同时,市场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在短期内,我认为内需很难补上,因为咱们的出口量实在是太大了。但是,从长期来看,如果落后产能死亡,优质产能扩大,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比如说这次疫情以后,大家对家里的健康安全不满意,就想着把房子装修得更健康,这些都是一些新需求,要是能够抓住这些新需求,就是发展的机会。

  同样的,新教育、新电商、新办公等等改变本来正在发生,只是疫情硬生生地把2-5年的进程缩短到几个月的时间,搞到大家都压力很大,但对转型快速的企业来说是没有问题的。利用好危机去转型,我觉得是所有企业都该做的事情,不要指望在顺风顺水的时候改革。

图4

  分享一下我们最近转型在做的一些事情。我们是在1月28日接到通知说要延期开工,当时我就觉得这次麻烦大了,当时就在企业内部写了篇文章,告诉大家假期延长不是那么简单。因为很多员工觉得可以不上班好高兴,但对我们做老板的来说压力立刻就大了。然后到2月1日,我再写了一篇说,“非常时刻预则立”;2月2日写了对这件事的预期,我们现在将步入“广积粮”阶段,让员工有思想准备,我们困难的日子来了;2月3日,我们就开始全渠道地培训总动员,给大家培训新营销。

  我在2018年就开始跟抖音合作,是行业里的首家这么做的企业。那个时候的抖音在一般人的眼里就是个年轻人搞怪的地方,但我提醒所有企业,凡是有新东西出现的时候赶快拥抱,你肯定能占个大便宜。

  在整个2019年,我们这个行业推动新营销非常辛苦,因为经销商根本就接受不了我们这一套做法,他们总体的感觉就是线上是敌人。经销商属于线下渠道,厂家线上化了,自身不就被跨过去了吗?无论我怎么跟他们解释,大家都是以不相信为主。我们渠道商大概超过1000家,2019年大概只推动了70多家去尝试新零售。

  但是,这疫情以来的两个月,就超过300家不用解释,不用动员,主动找我们尝试新零售。线下渠道商在将来被淘汰的概率是极高的,因为他们的唯一路径就是做服务。现在线下停摆,没有门店服务了,如果你转不过来,就会慢慢被淘汰。

  我还有一个公司是裂变式学院,2月5日就开始启动了线上的培训。本来这完全是一个线下的商学院,针对企业家群体,主流产品的客单价都在3天2万元左右,大家都觉得线下才能卖这么贵的教育产品。其实在这个产品线成立两年前的时候,我就提出要搞成线上,但两年都没做成,因为本来的小日子还过得挺好。

  所以我给大家的建议就是疫情就是一个最好的变革机会,如果能够借助灾难的倒逼,就能有效推动整个组织去做巨大的变革,我们千万不要辜负了这次危机,一定要把它变成一种动力。


03

加速企业变革

与赢得美好未来

  现在是你和竞争对手拉开距离的最好时候。我们所在行业的平均销售数据在3月份下降了55%,其中最糟糕的企业几乎是下降了90%,然而线上转型好的,下降幅度却不到20%,这说明,企业之间的差距已经明显开始拉大了。问题在哪里?就在于新商业模式使用得好与不好。

图5

  新零售、新营销不能停留在口头上,现在有的企业已经把这套方法打造得非常好。

  最近天猫组织了16家品牌一起做品牌联盟,从阿里巴巴的角度上来讲,它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因为它也需要增量,对阿里巴巴来说,原来能在线上卖的产品都已经竞争很激烈。像我们这样的行业,中央空调、地暖等产品,原来在天猫上的成交量几乎是没有的,因为这都是线下的行业。现在新零售能够很好协同线下和线上的关系,反而极大地提高了商业效率,降低了营销成本。

  天猫把线下的行业搬到线上,16个品牌流量互补,从原来的竞争变成了合作。例如你本来想上网为新居买某品牌的集成灶,刚好看见连在一起的芬尼科技,可能就把我们的产品也买了,因为联动的需求是存在的,我们现在在天猫上的新增销量很可观,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当然,对于新营销工具掌握不好的企业来讲,这需求就不存在了,因为线下停摆,消费者线上线下都见不着你了。

图6

  此外,裂变学院最近也线上化了,转型过程中全部运用独立小团队,我们一定要用年轻人。在这次转型中,我们找30岁以下的人做带头人,设计线上直播班。以前我们从来没干过。

  从3月10号就开始招生,然后这个月就开7个班,我告诉大家,以目前的预测来看,我们5月份的营收是超过疫情之前的,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果没有这次疫情,绝对没这个事。所以我想告诉大家,非常时期的困难一定非常大,但如果你速度够快、创新跟得上,你就能打破行业限制、打破思维定势,寻求到突破。

图7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下稻盛和夫关于应对危机的策略,他可是经历过N次危机的人。第一,全员营销,萧条时期,全体员工都应成为推销员;第二,全力开发新产品;第三,彻底削减成本;第四,保持高生产率;第五,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未来已来,我们要充分预估史无前例的困难,但更要利用好疫情,加速企业的变革,活下去,只要活过这两年,就会迎来一个特别美好的未来。


识别二维码收看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