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岭南商道

行者视角丨李老二肉丸与潮汕美食

2022-06-26 来源:本网
分享:

  在厦门回广州途中,去了一趟李耀宏的汕头市金派食品有限公司。很多人称李耀宏为老二、二哥,不知道是因为他生肖属牛呢,还是他生产的“李老二”牛肉丸特别牛。总而言之,在汕头寻找李耀宏,可能不容易,如果找李老二,或者老二牛肉丸,那可是鼎鼎大名的存在。

图片


01 从厦门到汕头的精致

  老二夫妻同时参加了我们在厦门大学举办的“广东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研修班”学习。我们在厦门也有聚餐,但总感觉厦门海鲜的出品不如潮汕。

  老二说,厦门是全国旅游城市,游客多,酒楼生意怎么做都可以。汕头的酒楼是本地人吃饭,流量不够,如果菜品没有做到精益求精,顾客评价不高,回头率不高,生意就没办法做下去。

  那我说,香港是国际旅游城市,香港酒楼的出品普遍很高。二哥呵呵一笑:那是总体的消费水平和美食底蕴吧,香港不是有很多著名的食神?蔡澜、戴龙、梁文韬等等。蔡澜、戴龙祖籍都是潮汕人。

  二哥说,厦门酒楼的景色好,很多都是无敌海景,大家关注点是在风景吧。这点我也关注了,厦门是一个非常小资的城市,景色、美食、饮茶、咖啡,还有Spa,厦门是一个相当浪漫的城市。

  可能走马观花吧,我感觉厦门与汕头有一些共同的地方,就是精致。是不是历史上同属闽南文化,闽南地区,山多地少,传统的农业耕种,不能太过粗放,而是要精致。所以,汕头澄海有“种田如绣花”的说法。汕头澄海曾是全国第一个“吨谷县”,还输出大量的农业专家。泰国正大集团创始人谢易初就是从汕头澄海走出去的农业专家。

  厦门与汕头,毕竟分别属于两个省的两个城市,在经济发展与文化观念的演进中也会受到制度与环境的塑造,以对于“精致”的理解和塑造出现分岔。

  厦门是一个岛,可以扩展的空间不多,寸土寸金。它的精致在于建筑物、灯光与环境的和谐,它需要营造一种氛围,浪漫、情调与别致。

  作家贾平凹曾说:“经济不行的城市饭馆多,长得丑的男人欲望重,碌碌无为的男人满口谈政治!”不知道他的逻辑是什么,应该不是在说汕头吧。但汕头的饮食确实好,就连知名策划大家王志纲都经常叨念汕头的街边大排档。

  汕头的精致在农业、潮绣、小玩具与捉摸生意。越是精细的东西,汕头人玩的越是起劲。我曾经讲过,“澄海的农业与玩具产业上没有链接,但文化上有相承。”

  我觉得汕头的美食与农业在产业上有链接,在文化上也有相承。文化相承主要是其精细,产业上的链接主要是对于食材的了解。

  我刚跟康德明在林芝回广东,康德明的公司专门做澳洲、美洲牛肉的总代理。我邀请他去林芝看看牦牛及藏香猪。他说林芝的食材是顶流,但吃法有问题。比如牦牛和藏香猪生产周期长,肉少,如果吃法用火锅和辣菜做法,那就吃不出它的价值。所以,要推广一种食材,一定要了解食材的特性,做出充分表现食材特点的美食。

  潮汕的牛肉火锅现在火遍全国。其实,潮汕并不生产牛肉,但潮汕对于牛肉食材的理解、各个部位的切法、吃法都讲究。

  顺德菜、潮汕菜的师傅对于食材的理解力是足够的。地尽其利、物尽其用,对于地理、气候、食材的理解是做好美食的关键。潮汕菜最有挑战的做法是要保持食物原有味道,但是海鲜有腥味,就需要有合适的辅料、佐料、蘸料做配合。

图片


02 预制菜与李老二肉丸

  李老二的生意好像赶上风口,眼下的预制菜大热。他公司生产的牛肉丸、鱼肉丸、墨鱼丸、虾丸、蛋饺、鱼饺都可以是预制菜。

  但老二对于预制菜好像也不是特别感冒。可能他认为这只是一个概念,投资人、不做这一行的人可能会热衷这些概念,觉得什么是风口、什么是市场规模。就如我们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对于“专精特新”的认知一样,是先有这些特点的企业,才有“专精特新”的名号,千万不要因为名相去折腾,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才是根本。预制菜是趋势没错,但口味和品质才是关键。

  老二说,以前潮汕地区、顺德地区的日本烤鳗鱼也是预制菜,澄海的卤水鹅也是预制菜,预制菜的本质还是出品与质量。预制菜也需要分门别类的,哪些菜可以做预制,哪些菜不能做预制,哪些菜需要在特定的条件才能做预制。

  比如鳗鱼,潮汕地区喜欢用酸梅焖,用菜脯与花肉焗,顺德喜欢香煎。日本每年的鳗鱼销量很大,他们视为夏天补品,喜欢蒲烧拌饭,叫鳗鱼饭。为此,需要大量的养殖鳗鱼,发明专门的烤鳗设备、冷冻设备,发明了专门的烤鳗酱油、芥末。

  日本是岛国,海鲜是日本人最重要的食材,日本人对于海鲜吃法的研究也是穷尽所能。最关键的还不是吃法,而是食材。如何保持食材的新鲜、口感。他们特别讲究各种刀法,不仅仅是不同鱼的保鲜方法,还有鱼里面不同部位的切法和吃法。

  比如日本有一种独特的杀鱼方法,叫做“活缔”,以保证活鱼死后也能继续保持鲜活状态,在鲷鱼的处理中很常见,让鱼处于一种死而不自知的状态。有一种方法叫“神经缔”,一般被放血的鱼通常4~10小时后就会僵硬,但“神经缔”后的鱼24小时后才开始僵硬。我是在海钓发烧友、深圳嘉业公司的邱总那里得到的知识,邱总说,他也是跟日本人学的。

  老二说,做牛筋丸,一定要用到牛腱子肉做,才有弹性,入口才爽。老二觉得,老百姓收入提高了,就应该享受更好的生活品质。现在牛肉丸,有一斤几十块钱的,也有几百块钱,关键是材料。现在人吃东西也吃不了多少,一个高品质的牛肉丸也就增加几块钱,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消费群体,需要私域流量。

  康德明在林芝回来以后,就挂念着做林芝的产品的事情,关键还是“私域流量”,合适的消费渠道,市场消费一定要分层。图片


03 经济的发展跟随大势

  我在厦门大学与大家分享广州十三行的发展,一个是制度与规范的作用,二是政府与市场尽可能的平等关系,三是时势。

  中国与欧洲贸易的主要内容是陶瓷与茶叶,特别是茶叶。一开始贸易的茶叶是绿茶,但绿茶容易变质,不好保存。慢慢的发现红茶与乌龙茶比较好保存,口感更加温和,于是红茶等发酵茶叶流行起来。福建主要就是半发酵和全发酵茶叶的产地,福建商人的崛起有其背景。哪怕福建人到了广州,主要的贸易内容,也是发酵半发酵茶叶,并处于垄断地位。十三行的没落,也是英国人最后获得了中国人的茶叶工艺与茶叶贸易的主动权。

  有为的政府和企业不是急着去干什么,而是引导什么,因势利导。比如厦门的发展,就是滨海旅游城市,找准一个定位,深入挖掘。

  李老二有一个朴素的想法,就是汕头发展的定位问题。老二书读的不多,但这种人能够做成今天的事业,一定是“要拼才会赢”的结果,对市场特别敏感。

  他认为汕头跟珠三角比较,汕头发展工业的产业链、人才配套很难跟得上。他认为汕头应该发展成为一个有美食特色的旅游城市,以及其配套的食品加工业、特色旅游产业。

  潮菜以精细化著称,在全国以至东南亚都非常有影响力。潮汕地区属丘陵地带,不同的河流、山头区隔形成不同的小气候,加上海洋气候,使到潮汕地区的物种非常丰富。文化上潮汕文化讲求精耕细作、精益求精,把这种文化特点放在美食的经营上,服务的细节上,应该很有特色。

  老二说,每个人、每个企业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人与企业的发展需要借助天时地利人和。他说,他的牛肉丸、企业发展确实得益于潮汕菜的盛名,但汕头、潮州如果能够成为美食之都、旅游城市,企业发展就有地利。就如在珠三角发展工业一样,有其天时地利人和。

  潮汕地区发展预制菜,虽是大势所趋,但如果没有地利与人和配合,可能不如广州这些有流量、有影响力的城市。所以,潮汕地区一定要有城市发展定位,有自己的特色,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深耕市场。换个角度就是根据自身优势,充分造势,充分释放本地潜能,形成势能。

  企业发展是有边际成本的,边际成本低,事半功倍。边际成本高,是事倍功半。经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要发展特色产业,也要做到顺水推舟。

  哪怕日本这么发达的工业国家,也不是言必称工业。日本不是有很多的一村一品,有很多的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乡村振兴计划。并不是全部的经济发展都靠工业,法国主要是全景旅游、农业与加工业,环法自行车与汽车赛事。荷兰是现代农业与高科技。德国才是乡村工业。台湾旅游,就是一二三产融合。 图片


04 后语

  美食的基础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愿望,爱美食,爱生活,爱人民。

  它需要有友善的文化,公平的社会与市场环境,需要一些慢生活,优雅的生活。

  “慢”不仅体现了对自然、时间和历史的尊重,更体现一种放慢自己生活步伐、活在当下的生活态度。闲散的快乐、无所事事的愉悦、享受过程的美好。意大利人曾说,“好的葡萄酒是种出来的。”

  如果真的快不了,慢也是一种环境。好

  的食品都是“种”出来的,“养”出来的,“泡”出来的,是时光与美好的沉淀。农业、美食、文化与旅游,美食如斯,风景如斯。

  精明、聪明是一种灵性,可以用来对待物种、物性,而非人性。人需要朴素与自然,犹如潮州音乐的“寒鸦戏水”、“抛网捕鱼”、“平沙落雁”、“凤求凰”,古朴典雅、自由自在,这才是生活、民生与存在。

  或许厦门的“不温不火”,才是经济与生活的另一层境界,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与社会生活中体验不到的另一种境界。贾平凹说的或许没错,那就不谈经济呗,不谈政治呗,就说烟火气吧,让别人羡慕嫉妒,飞蛾扑火般的过来,自由自在品尝与释放,无心无肺的“寒鸦戏水”,并带走老二所有的牛肉丸!

  美食可以是一种信仰与归宿,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