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岭南商道

行者视角 | 大格局对待大变局

2022-06-06 来源:本网
分享:

01 尽信书不如无书

  以前讲“尽信书不如无书”,当下讲“尽刷屏不如无屏”。最近有个朋友经常给我转一些国外媒体攻击中国的资讯,而我又常看到一些国内媒体关于美国及盟国的负面信息。

  “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意思是不要盲目相信或拘泥于书本的内容。以前《羊城晚报》有位老报人微音也曾讲,“尽看报不如无报”也是这个意思。信息太多,而真正的信息我们所得到的并不全面,结果有可能以讹传讹,扰乱我们的心绪。

  我想起了孔子删述的《六经》。王阳明认为孔子之所以删述《六经》就是“惧繁文之乱天下,惟简之而不得,使天下务去其文以求其实,非以文教之也。”不要在文章上去争论,而需要在实干上有作为。

  王阳明继续评价:“繁文益盛,天下益乱”,“天下所以不治,只因文盛实衰,人出己见,新奇相高,以眩俗取誉,徒以乱天下之聪明,涂天下之耳目,使天下靡然争务修饰文词,以求知于世,而不复知有敦本尚实,反朴还淳之行;是皆著述有以启之。”

  这里面有几个关键内容是:文章多,天下乱,各出己见,眩俗取誉,祸乱天下。社会浮躁,人都是自我炒作,投其所好,所谓获取流量,去获得利益。所以人还是需要返璞还淳,心理简单。

  我觉得现在社会,做企业的挺好,扎扎实实,做自己的事。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企业的存在就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面对困难,解决困难,不参与太多是是非非的争论。简单做人,认真做事。

  企业家群体的价值,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创新,去提高社会整体的效率,满足社会的需求,提升国家的竞争力。

  企业和企业家是社会的建设者,社会发展的推动者,而非麻烦制造者,谣言传播者。

图片



02 正确理解美国的布局

  我跟一位台胞企业家有过一次交流,他说中国人常以自己的善恶观去评判美国、英国人的做法,不理解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干,为什么动不动就围殴、耍阴谋。

  他说,英国当年入侵南非及印度,一开始遭遇当地人的抵抗,损失严重。于是就扶持当地比较弱的势力,对抗当地的统治势力,最后把他们发展成利益代理人,其收益远比直接统治更大。

  英国从印度撤退,留下了克什米尔和麦克马洪线,引发了很多的后遗问题。二战以后的琉球群岛也是美国托管日本管理。合理讲,琉球以前是中国的附属,应该是归还中国,哪怕是托管国也应该是中国。毕竟中国是二战战胜国。

  国家利益最大化,商业利益最大化。俄乌战争我所知道的信息并不全面,但发生在我们周边的钓鱼岛争议、台湾问题、南海问题,中国感受到压力。从某种角度去理解,美国人也是秉承英国人的风格,目标也是利益最大化。

  国家与国家间的博弈,有时候会挑动民间情绪,但象美国这样的国家,基本上还是精英治国,还是理性的。言语过激也好,行为过激也好,都是为了博得眼球,获得支持,使利益最大化。况且,中国人的做法及对于世界的认知,也并非世界所能接受的。

  然后,你有短板、有遗留问题,有劫材,不用白不用。哪怕你没有问题,也创造出一些问题出来,让你手忙脚乱,不战而屈人之兵,可不是上战?毕竟,中国的管制社会的方式与全世界很多国家不同,人家也认为你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也是威胁。

  美国是理性的,而我们的理解是情绪化,那怎么应对得了这场博弈?

  我跟儿子有一次交流,他英文水平很高,觉得中国现在好被动。我说,当年特朗普总统上台中美打贸易战,博弈的关键点就是5G与美元地位,中国不放弃5G,就有今天的状况。早些年任正非也想把华为通讯业务卖给摩托罗拉,因为他也觉得华为发展下去会动到美国人的奶酪。

  情绪化是没有用的,哪怕这几年华为受到美国的种种打压,任正非还经常说跟美国学习。任正非说,“美国在创新机制和创新动力上是非常强劲的,各种司法制度上也比较领先,这么多优秀人才争先恐后地涌入美国,目前全世界其他国家还比不上。”

  任正非说,“我最喜欢美国的文化,很奔放、很创新,我是一个不安分的人,喜欢美国年轻人的疯狂,他们的好大喜功,我太太说我,你们是一丘之貉……”

图片


03 向美国学习

  任正非就是一位理性的企业家。他认为,美国的厉害在于教育和开放,特别是火山喷发式的创新环境和机制,都值得我们学习。

  任正非认为,应该向一切先进者学习,不能因为先进者的态度如何就不学习了。这也会让自己走向封闭的,空喊口号不会让我们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如果我们不想死,就要向最优秀的人学习;即使对方反对我们,我们也要向他学习,否则怎么能先进呢?”

  学习的心态是进步者的心态,是强者心态。面对美国人的种种压力,中国人千万不能以受害者的心态自居,玻璃心。

  看国内网络上的很多信息,要不然就是美国人这个那个不行,要不谁更加愚蠢,要不谁遭受了什么困境。就连日本、韩国、菲律宾、新加坡有什么风吹草动,我们都受不了。

  台湾的问题、中国周边国家所有的问题,大部分是跟美国有关系的,中国人没有必要太过于敏感。

  我经常讲,我们老是看到美国这个枪杀,那个抗议,国内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那它们又为何能够在全世界呼风唤雨,为何能够到处发力,不仅仅是军事上的,经济上的,媒体上的,你不是说它没落吗?为何我们的很多学生都喜欢去美国读书、学习,全世界的很多人才都愿意往美国发展。我们需要看到美国的各种优势,千万千万不要因为敌视美国而忽略了对中国自身问题的关注与改善。

  任正非知道华为继续发展,会动了美国人的奶酪,于是悄然布局海思与鸿蒙。过去几年,如果我们也知道中国继续发展,也会动到美国人的奶酪,但今年为何有这些恐慌,这不是再正常不过的结果吗?我们准备好了没有,像华为一样。

  不是今年出现种种问题是问题,而是我们如果没有拿出应对种种问题的措施,或者是我们仅提出了一些方向而落不了地,那才是真正的问题。比如内循环,比如中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如果我们连一个企业应收账款拖欠问题都解决不了,就不要再提统一市场了。我们还得回到制造业,跟美国人混,给美国人打工算了,也没什么,人家水平高嘛。

  如果我们能跟美国博弈,那就应该在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基础研究、企业创新比美国人有效率、有优势。涉及到深层次的社会改革,好难。任何事情,没压力,就没有动力,但千万不能以受害者的身份回避自身问题的改革,那这样只能内卷。

图片


04 结语

  但愿,哀兵必胜!

  哀兵不是弱兵,是有慈悲心的一方,心生怜悯的一方。每次冲突与战争,都会波及无辜百姓。挑起战争事端的多为不义,发动战争的更是不义,都不是哀兵。

  “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每念及此,进亦忧,退亦忧,进也是民生,退也是民众,任何决策都不容易。但心中有这个念想,自然也能进退自如。

  《道德经》第六十九章:“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则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中国传统上是陆权国家,对于海洋的理解力自然不如英美,对于台湾与南海的权益,可能不必用陆权的思维去定义。海权的主题就是贸易,加上中国人的思想,贸易与互利,能否将南海看成一个地区崛起的机遇。“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不是美国逼,我就让,而是美国逼战争与威胁,我让贸易与机遇,与周边国家与地区,和平共处,共谋发展。

  让美国找不到敌人,这才是中国人的智慧。美国人都不是敌人,日韩不是,东盟更不是,台湾永远是同文同种的同胞。互利互惠,天下大同,可能也是全世界希望共同破局的方向。“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很有意思,若有似无,若实似虚,总体是套路不一样,不一定跟着对方的节奏走。我最近经常在思考,如何穿越现有的种种屏障。

  企业没有对手,也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