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岭南商道

行者视角 | 十讲中国新制造:制造业C位

2022-05-08 来源:本网
分享:

  拨开疫情反复的云雾,一道道光束穿过云层,斜落在广州黄埔君澜酒店的草地与丛林间。正值立夏节气,夏日初长,万物并茂,2022年专精特新企业融资上市培育班终于开班了!

  这是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所举办的上市培育班的第七期,也是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的第一期。培育班汇集了来自广东省内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专精特新及隐形冠军等四十家企业负责人。

  去年八月开始,我们就开始筹建这个上市企业培育班。国内也有很多的上市企业培育班,有国内各个高校的,有黑马营的,有专业的资本、金融学院的,也有很多政府免费的培训班,那么,我们促进会举办上市培育班,它的定位及逻辑是什么?

  上周,我在《经济观察报》发表了《中国新制造》的文章,觉得我对于中国制造的发展有很多新的发现。但受文章篇幅限制及很多思考还处于整理阶段,就慢慢阐述,来描绘我所观察的中国制造未来。

  恰好上市培育班开班的前几节授课,也在探讨资本与产业的关系,大家也有新的思考。

图片


01 厉伟老师的思考

  深圳松禾资本的创始人厉伟老师跟上市班的同学讲,现在的资本投资企业,已经从速度向质量转变,重视趋势、赛道与专业的分析能力,资本投资产业需要有敬畏心、耐心。厉伟认为,资本要摈弃投机主义、要甘于为人利用、要让合作者赚钱。

  他讲投资人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生意关系,一种是伙伴关系,一种是上下关系。大部分的投资人与被投资企业的关系是生意关系,在商言商,再正常不过。但他觉得,松禾资本,就应该与投资企业的老板,建立伙伴关系,朋友关系,一生的朋友,一生的陪伴。

  厉伟在中国投资界、商界素有名望。近年爱上登山,登上过珠穆朗玛峰。十年前我就认识他,感觉现在的他,内敛、厚重。我不知道登山的经历给他人生带来什么样的变化,登东山小鲁,登泰山小天下,但登珠峰是不是小我?只有长时间的深呼吸,才能够有触及心灵的思考,眼睛才能够向内,才能够重新建立与天地、世界的关系,才能够有新的人生观、价值观。

  厉伟试图在构建这种关系,并把这种思考,构建为他的企业经营哲学。他讲课的题目,便是“窄门、险路——科技创业投资”。经营企业,如同登山,既需要自信,又需要忍受孤独、享受孤独,需要敬畏之心。为此,他就他的登山体验,与企业家创业历程,建立了一个比对。

  一,两者都是小众事业,对风险管控的要求很高,对从事人员的性格、能力的要求有惊人相似,都属高风险和高回报。二,独行快、众行远。要想登上更高目标,两者都需要建立互助互信、合作共赢的团队,才能行稳致远。三,两者都必须做好充分准备,身处进退维谷的绝境,比如海拔8500米以上,谁也帮不了谁,只能依靠自己的体能、随身的装备以及应变能力。四,既要敢于挑战,又要懂得放弃,创业与登山一样,无限风光在险峰,向上有无穷诱惑,而万一条件不足,就要心存敬畏、懂得知止,知止不是知足,而是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得。

  跟生命体验有关系的思考都非常难能可贵,每个企业从小到大,一定有很多的坎坷,没有向死,难于重生。死地就是生地,死的是自我,死的是狂妄、死的是浮躁。死心塌地,就是死掉那个自我、狂躁的心以后,才能够脚踏实地,重新出发。

  登山、远足和极限运动都是非常特殊的体验,能够获得这种体验的,犹如企业经历一种生死。经营企业也如同人生修行,攀登历劫,如同人生历劫,也如同企业历劫。见证生死之谓大,尽人性、尽物性、尽心性,大人与天地同参。

  中国的投资人有这种思考,中国的企业家有这种思考,中国产业有这种思考,中国制造业才有它的文化底层、哲学思维。资本本身不是一种制度属性,但它应该有它的商业逻辑。比如新教改革与资本主义的商业伦理。中国现代的企业经营,缺乏它的底层文化逻辑、哲学思维与商业伦理。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了,企业界必须思考,企业存在于社会的价值与责任。厉伟讲了很多松禾社会责任的案例。我刚开始的时候,觉得这跟我们上市班的教学有什么关系,感觉突兀。但细细体悟,也难说不是厉伟老师思考的一种流淌。他讲了很多企业家经营慈善事业的探索,他在反复强调,企业做慈善,不全是钱,一定是平等、尊重、可持续,商业本是配置社会资源交易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它自然也应当成为全社会配置资源的最重要路径。

  商业与市场会不会失灵,会的,如果资本逐利。德鲁克在《管理的使命》一书中反复强调企业家管理的使命,底层文化就是服务社会,贡献社会,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好效率,不能“存心为害”社会。德鲁克非常寄希望于东方文化对于资本逐利倾向的矫正,“德鲁克商学院”是德鲁克在全球唯一授权的,以德鲁克名字命名的商学院。德鲁克是一位悲天悯人的管理学大师,一位虔诚的基督教教徒。

  《诗经》:“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中国文化的语境中,能否有其人?总感觉在攀登中的这一代企业家,他们内心有这种寂静,有这种感悟,有这种思考。

  所谓制造业C位,是资本摈弃投机的观念,是服务产业的观念,而最为本质的判断,资本的逻辑,是逐利逻辑,还是服务产业、企业、社会的逻辑。如果这样,中国的资本,不是资本主义的资本,而是为社会服务的资本,是服务逻辑。  图片


02 资本的服务逻辑

  厉伟老师讲到松禾资本的变化,就是开始注重研究驱动投资。同样给我们上市班授课的广发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博士也讲到,广发证券今年一月份就成立了产业研究院,不是二级市场分析的概念,而是研究驱动投资的概念,是广发的成本中心。此举在国内的券商界也算是非常前瞻的举措。

  中国的很多产业研究机构,以宏观为导向的,以政府为导向的,以理论为导向的,以课题为导向的,甚少以投资为导向的,以服务企业为导向的,以市场为导向的。能够以市场服务为导向的研究,引导社会发展需求,引导企业,特别是上市企业的产业思维,非常重要。

  沈博士在专精特新企业替代进口的大数据分析中,特别强调了机电设备仪器与运输交通板块替代进口的机会、可行性与必要性。在促进会会员及上市班学员的构成中,跟机电设备仪器相关的行业企业占了一半。在会后跟沈博士的沟通中,我觉得要加强这一块产业的研究和服务,集中资源,促进这一板块企业的提升与发展。在产业地图上、供应链上,产业聚集上、信息情报上、知识产权上,人才建设上,以及其他的数字化、绿色低碳、精益管理服务供给上,形成组合。

  我自己觉得中国商协会在服务企业的系统能力还是远远不够,最好的也就是在某一个小点上的服务,不能够形成系统。我觉得以前的投资机构投后服务也是不足的,他们觉得是成本,是负担,但我认为投后服务是有价值的。

  达晨投资的舒小武辞去广州达晨基金广州总经理的职务,他在这位置上已经有十余年之久。舒总说,他现在要做投后服务。我跟舒小武开玩笑,十余年前达晨投资尚品宅配时占有其30%股份,如果达晨是美国高盛公司,尚品宅配当时的创新是颠覆性创新,属于原标准制造,有重大的知识产权发明。如果当时保有投资公司的投后服务,共同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尚品宅配每年可以收取大量的授权费,尚品宅配今天的市值可能有1000亿元。

  沈博士从香港回到广州以后,经常跟我们在一起,走进制造业企业。我也一直思考,制造业如何用金融的维度去构建自己新的竞争力。沈博士最近也跟银行在开发投贷联动的新产品,协助银行建立基于专精特新特性的企业的风控逻辑。沈博士希望用一年时间,成为一个最接地气、深度理解制造业的经济学家,并在期间,挖掘新的赛道、新的投资机会。沈博士说,新赛道不是现成的赛道,而是我们用新要素所驱动产生的赛道。

  产业研究不能泛泛而谈,必须扎根产业集群的发展,扎根产业升级的需求,引导企业发展的新方向,供给新思维,提供新路径。要找到重新整合产业的吸引子,重构产业体系。

  中国新制造的提法有了很多年,但很多概念强调的是业态的新,而不是观念、理念的新。没有新的理念,就没有全新的中国资本市场。我们对于资本的定义,不自觉会贴上“剥削”、“逐利”、“投机”等等的标签。在中国的语境中,还有“赤裸裸”的词汇。其实,资本逐利,企业逐利也无可厚非。

  现在有投资家在思考,资本的投资价值与社会价值。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资本的投资价值一定是以其实现社会价值为前提的。投资家在思考,企业家也可以思考。

  厉伟老师用“法儒道”的理念去治理企业,中国的哲学语境非常丰富,中国的企业管理有很大的哲学思考空间,在妥协和灰度中去获得企业竞争的新维度。厉伟老师他们的探索,中国产业界的探索,会给中国制造,提供新的思维空间、思辨空间和发现空间。

  今天讲中国新制造,产业是C位,中国非常强调制造业、实体经济的发展,资本服务制造业,而非制造业是资本套利的工具,资本和制造业是共生关系,这应该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经营逻辑,特别是北交所。

  好的上市公司不是被管理出来,而是被服务出来、赋能出来。中国新制造,制造业C位!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