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跟美国学习全球视野
跟读大学的儿子探讨留学美国,学什么。儿子说,他看过一篇文章,是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麦金德于1902年发表的文章,关于世界岛的概念。麦金德认为,地球由两部分构成。由欧洲,亚洲,非洲组成的世界岛,是世界最大、人口最多、最富饶的陆地组合。在它的边缘,有一系列相对孤立的大陆,如美洲,澳大利亚,日本及不列颠群岛。他认为,谁控制了世界岛的核心,谁就控制世界。
同时,为了防止世界地缘政治从海权回归到陆权,美、英就必须不断分化大陆国家关系,挑起内战,诸如中东、东欧等等。面对庞大的大陆国家,海权国家必须是分而治之,这就是大英帝国,如今美国统治世界的不二法则。扶持傀儡,引发矛盾、挑起内斗,十足的搅屎棍味道,非洲的、南亚的、中东的。南亚的巴基斯坦与印度、印度与中国。中东更不用讲,英国原来是承诺共同对付奥斯曼帝国以后让阿拉伯国家完成统一的,但在奥斯曼分解以后,英国就对阿拉伯世界分而治之,还硬塞进入一个以色列。
日本学习英国也是有模有样。日本进入台湾以后,一开始遭遇台湾人民的强烈抵抗。后来采取分化政策,并把这套模式移植到对中国大陆的侵略,培植东北的伪满政权、南京的汪伪政权。
为何海权国家能够在过去几百年,包括现在的美国能够统治全球。那不仅仅是坚船利炮,最重要的就是全球视角。自从大航海以后,海运给全球贸易提供了优化的效率,使全球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能够对应起来,英国人、美国人就有了全球化的格局、全球的战略思想,自不是陆地强权国家所能比拟的战略、思维优势。
今天美国最厉害的并非美军,美军在越南、阿富汗都可以折戟沉沙,美军何强?美国最厉害的是地缘战略、以及全球信息、媒体话语权、舆论控制权,奥巴马所讲的软实力。
美国最为强大的,是教育吗,是科学吗?是,也不是。美国开放的教育体制确实能够吸引全世界优秀的人才进入美国学习、工作,可以促进科学、理论的创造与发展。但在成果转化上,因为垄断、过度的保护等诸多原因,使创新实践大打折扣。
不管如何,美国社会,虽不一定是福山所讲“历史的终结”社会,但仍然是人类文明历史上最优秀的成果展现。尽管今天的美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只要美国把注意力集中在解决自身问题上,美国仍然是伟大的国家。问题是,现在的美国也很难做到这一点。
所谓的分而治之,既是阳谋,也有很多阴谋。习惯了阴谋,习惯了小动作,有了路径依赖,哪怕是大国、哪怕是全球视野,也会陷入期间,难以自拔。
美国留学,重点是学习其开放的思想、全球的视野、俾睨天下的豪气和霸气。开放才有未来,开放才有格局,如中国历史的唐朝,鲜衣怒马,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02 思考中国,解释中国
伴随着中国过去几十年经济发展的,还有中国的崩溃论,和中国的威胁论。西方经济学解释不了中国的经济现象。一下子是重商主义,一下子是非市场经济国家。
但从上个世纪而今,基本上发展起来的国家和地区,都不是真正的民主体制,而是强人政治。韩国的朴正熙、新加坡的李光耀、台湾的蒋经国。工业化需要原始积累,后发展的国家不可能像早期的工业化国家,可以靠殖民掠夺获得原始积累。后发展国家及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始积累,只能靠剥夺一部人的利益来形成利润、形成资产。过于民主,权力分散博弈,政策不能推动实施落地,都实现不了工业化。
中国经济过去几十年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了七亿多人口的脱贫问题,占全世界脱贫总人口的70%。经济总量2021年达到17.73万亿美元GDP,与美国GDP总量23万亿美元比,达到77%,是人类历史前所未有的经济奇迹。
当英国经济世界第一,解释英国经济现象的亚当斯密、李嘉图就变成古典经济学家。当美国经济世界第一,便产生了解释美国经济现象的现代经济学家。
林毅夫认为:当“中国成了世界经济的中心,中国的经济现象必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现象,解释这些现象的经济学家就会变成引领世界经济学理论新思潮的经济学大师。”
“新的理论来自新的现象,中国的发展奇迹不能用现有的理论来解释,是一个有待深挖的经济学理论创新金矿。”
我香港大学有一个朋友,原来是学习地理专业的,后来重点研究是经济地理、区域经济发展。中国提出“湾区经济”以后,他就先拔头筹,在世界的学术地位也很高。他就是地理、经济、中国经济概念的跨学科研究的学者。
我说我们促进会的精益管理老师及团队,不断的迭代六西格玛、丰田模式、丹纳赫管理,逐步形成中国制造业的管理风格。为什么,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及发展需求,给管理的理论及实践创新提供了沃土。
美国留学,学习当下主流的经济理论,学习美国思维,学习美国的全球视野思维,解释中国经济现象,或许有很多金矿可挖,经济学也好,管理学也罢。
03 读懂历史,构建未来
我问儿子,你有什么爱好和兴趣,他回答说,好像没有。我问题,你在大学有什么选修课?他说他选的最多的是哲学、历史学和宗教学。我说非常好,这就是他的爱好和兴趣。我说我看《棉花帝国》,视角就和原作者有不一样的地方,我读书里面就读出了规模经济的味道。我就在工作思考,数字经济是不是也可以是未来的规模经济?数字化经济是否可以引发类似于英国工业革命这样的历史事件。
我在思考经济工程、工业工程如何结合数字化工程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美国制造缺失,德日互联网相对落后于中美,在互联网的后半场工业互联网,中国是否有更多的机会,切入点在哪里。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能否与金融服务对接,建立以制造业为核心的金融服务体系。
我说,你喜欢哲学历史,罗马帝国的奥勒留就是哲学皇帝。罗马帝国一开始是多神教的国家,罗马历史的“五贤帝”,特别是图拉真还不遗余力的打击基督教。今天世界的很多是是非非,其在人类历史上也重重复复。读史明智就是读历史,不会被今天的现象所缠绕。
今天美国人说中国专制,不民主。美国历史才多少年?理解得了中国吗?罗马的皇帝也不是世袭的,也非真的民主产生,都是指定的或博弈的结果。中国古代的信仰是领导人禅让,任人唯贤,推举制度产生的,但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考验。西方的民主制度就能够产生出优秀的领导人吗。
孔子非常警惕宗教化、偶像化,敬鬼神而远之。中国人讲的鬼神,不是西方人所讲的“怪力乱神”,而是祖先。基督教是一神论,都是排斥其他信仰的。所以,杀戮印第安人没有问题,他们是异教徒。贩卖鸦片也不是事,只要把所得分利给教会即可。他是对的,做什么都对。
中国人不是没信仰,中国人的信仰,是祖先信仰,是仁义礼智信的信仰。中国人所要追求的人格,是成为“大人”。人需要顶天立地,也就是“三才”,修齐治平,才是“大人”。《大学》,就是“大人”之学。中国人死后要进入宗祠,会留下历史口评,特别是中国历史的皇帝。
中国的领导人不是西方的总统和首相,总统首相也就十年八年、一年两年的任期,他们是打工的。中国的领导人像企业的董事长,必须为企业长远发展着想,是老板思维。他们的信仰也是祖先信仰。祖先是什么,是历史信仰,一是过去要对得起祖先,二是要对得起未来人。所以中国领导人讲话语境是“百年”、“历史”、“文明”、“人类”、“命运”。
04 结语
在美国学习,理解了过去一百年、甚至五百年人类文明的发展,回到中国,理解了人类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即便如此,历史依然没有终结,如果能够小结和盘点,善莫大焉。
由此,人类才可以放下纠结,重新出发,走向更远大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