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岭南商道

行者视角 | 心灵的力量

2022-01-17 来源:本网
分享:

01 岩中花树

  去年时不时去上海丹蕨老师家,满屋子都是各种各样的摆设和艺术品。除了字画,老师爱收藏一些烟斗、建盏和尺八。老师的艺术鉴赏水平高,经常有朋友找他掌眼掌眼,他顺人家的,我们顺他的。我时常也会去上海朋友的家里,花草艺术,都很是讲究。

  回到广州以后,我也觉得可以学一学,看看能否改善一下。没料到,在家里楼下不远的地方,就开了一家规模颇大的花市。里面的花卉很是应节应景,卖得也不贵。已经开了一个月,我还是天天路过的地方,居然不知花市的存在。

  我突然想起了王阳明“岩中花树”的典故。“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以前的很多理解,阳明先生的朋友讲你不看花时,花也自开自落,可见心外有物。阳明先生说,你不看花,人心与花同时寂寞,毫不相干。你看花时,内心与花彼此鲜艳起来、生动起来,可见心外无物。

  我小逛花市,花市的花鲜美、生动。觉察是我动了逛花市的心思,才会留意到花市的存在,才会进入看花、买花。我对“心外无物”的理解是,首先有心,才有物,有了心,万物才生动起来、活泼起来。

图片


02 做个有心人

  我以前是一个很粗略的人,很迷信庄子的“大体若有,具体则无”,喜欢抽象的感觉。但人毕竟生活在现实世界,太过于抽象、太过于粗犷,工作与生活中,就会少了真切二字,看世界,是雾里观花。抽象了世界,或许可以得到思考,但真会失去生活。

  去年我去了一趟青海的祁连大草原,又去了一趟西藏。那七八月广州疫情爆发、带着“*”去的。当时第一个念头是去了会不会被隔离,然后又找了个理由,不给当地政府添麻烦,不去呗。后来,我想明白,隔离就隔离,隔离就看书、每天做108个俯卧撑锻炼身体。那一刻,我内心有个突破,就是理解了王阳明悟道刹那的内心。

  我去西藏前写的一段文字:阳明“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这就是阳明在作止观的功夫,就是让自己专注专注再专注,至专注到极点,即能将自己的注意力专注在生命当下的作用上时,就是“静一”成就。经过这样不住的静一,阳明“久之,胸中洒洒”,这就是因为注意力高度集中时,我们头脑中的所有认知概念,即所谓的念头,全部消失,生命进入一种明朗清净的境界。经过这个体验后,阳明真正分清了什么是真实的生命体验,什么是虚妄的头脑中的认知概念。分清了真实与虚妄后,我们再也不会被头脑中的念头所影响,而是能真正地体会当下的生命体验。后阳明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不觉呼跃。这就是阳明体会自己对生死的疑虑、甚至是恐惧等苦恼,与生死是两回事。生死是生命状态,而生死苦恼,是基于我们认知上的感受。至此,阳明才破了生死关,即了知生死与生死苦恼是两件事,而且知道了生死苦恼不是生死带来的,而是我们对生命的认知带来的。而能对生死有正确的认知,必须回到自我生命,体悟自我生命,故阳明悟道后,“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感受生命、体悟生命,感受生命的真切而带来的力量。而不是活在概念、道理和抽象中。

  青藏高原回来后,有内心开始变的真切,更加细致、经常会涌现两个字“慈悲”。其实,我也不大理解这两个字具体的含义,但会看到很多世界的细节,细节很慢。

  元月14号,我们在江门献祥和晴天家做了一场雅集:茶花令。女主人前后我才见过几面,但我毫无理由地相信,那必将是一场非常有意思的聚会。为此,我还专门写了一篇“茶花令”:茶花好,茶花闹\乔伊初见四季娆 \双宿双栖茶梅醉\聚在晴天家\千与千寻千般黛\绿绮低吟暗香闿\人生最美初蒙时\应是故人来。

  晴天用心,满院子茶花盛开,书画、茶酒、香花、灯色、气雾、泉涌、舞动、歌曲,自是不少。晴天爱茶,泡、煮、喷,花样百出,沁人心脾。以前我对很多事物视若无物、不屑一顾,而今好似灵性开始苏醒而获得感性。其实,活动背后的两个字,是关切,是细致和真切。

图片


03 力量

  最近著名策划人王志纲老师写了一篇万字雄文,《辛丑之惑观察录》。缘起今年促进会邀请王老师到年会做演讲,王老师提前来了四天,考察了我们一批会员企业而后深有感触之作。其实,王老师在我们年会的演讲,很多企业家评价不是特别高。我认为,王老师可能处在一个思考和整理期,包括他在《得到》所分享的《王志纲年度报告•2021》前几篇,可能还处在一个思想整理的阶段。

 《辛丑之惑观察录》年度雄文一出,语惊四座,洛阳纸贵,大家先睹为快。王老师的很多观念,我在陪伴他的时候已经有所交流,但王老师把很多的事件和观察,放在时代变革的背景下,就如庖丁解牛,既大刀阔斧,又真真切切。五大关系,纲举目张,三个不变,定海神针。

  王老师跟我们在一起,经常讲“三生有幸”,生意、生活和生命。他觉得制造业企业家活得太辛苦,没有认真地感受生活的美好,体悟生命的厚度和深度。生命有体悟和感受,才能够活得真切,才能够有力量去细节,才有力量去结构,才有力量去驾驭。

  驾驭文章,驾驭研发,驾驭企业。我自己写文章,时常写到三千字左右时候,就有力不从心之感,要歇一会。很多技术人员做研发的时候,也经常变得有心无力。好多老板经营企业到一个阶段以后,也开始心余力绌。

  什么是雄文,就是一鼓作气,银瓶乍破、铁骑突出。一是时代的脉搏,二是细节的把握,三是力透纸背,四是回味悠长。雄文的力量,来自于关切、关爱,或是慈悲。

  我觉得王阳明悟道,不是简单的开悟。我认识很多学佛学经典的人,念佛念经,虽做了很多的公益,但都是为了自己的福报功德,或享受学习过程的愉悦。王阳明悟道,一定是大开大合之悟,是事关黎民百姓、天下大道之悟。王志纲老师的文章之所以是雄文,不是雄在文字,而是雄在内心,跌宕起伏,才能够激扬文字。

  有哪个企业没有经受自己的那一份磨难。有时候我劝一些遭受困难的企业家,不要试着快速去解决问题,要让子弹飞一会。因为急于解决问题的心机还是自己过去认识世界的心机,心机不变,问题永远还在。困难不是被解决的,是被觉化的。内心有一股力量,喷涌而出。没有发自内心的力量,问题解决不掉。

  有些企业家虽然看起来不可理喻,也很狂野,但有力量。但力量需要配合格局,要不然容易闯祸。格局不是做大生意、做大官,而是对天下苍生的关爱,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

  有爱才有力量,才有穿透力,才有真切,才有慈悲。所以“岩中花树”也有心灵的层次,一是看到花时,你内心与花一时明白;二是你内心有花,才看到花;三,内心有花,世界盛开。让世界盛开的心,是慈悲,热爱,包容、建设与创造的心。

图片


04 结语

  用这个心去感受世界,去穿越世界万物。穿越一个技术,就是一件发明。去穿透一个企业,就是卓越经营。去穿透一篇文章,就是雄文。去穿透我们的人生,穿越生死,才可以有些许的悟道。

  任何爱都有力量,对人的爱,对生活的爱,对工作的爱,对国家的爱,对世界的爱。有爱有力量,才够穿越所有的障碍,结成果实。否则,都是苟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