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促进会最近组织了一场资深老会员的聚会。自从疫情爆发以后,大家聚在一起的机会少了。大家聚在一起,显然开心,虽然容颜依旧,但也会感叹岁月匆匆,一去不复返。有一个真实的感觉,是大家的斗志,已不如昔年。
01 横生枝节
人到五十,事业有成,好像都有,但又好像什么都没有。于是乎学习、投资、交际,就是慢慢把自己的主业忘了,对原来的业务不感兴趣了。慢慢的搞其他业务了,各种各样的收藏和爱好兴趣、各种各样的学习和修行、各种各样的投资,唯独淡忘了自己的主业。
可能是环境变了,原来的商业模式不存在了。可能是产品的增长周期过了,原来的明星,变成了瘦狗了,可能是移情别恋了,瞧不起原来的事业了。
有很多的迫不得已。创业伙伴们有了各自的想法,大家的思路很难碰在一起。觉得兄弟们不努力上进了,跟不上时代了。没有了昔年蛮荒之力,想做的事,很多的制肘,很多的迫不得已,一鼓上不来,再而衰,三而竭,最后意兴阑珊,不了了之。
事业的成败在于注意力。我最近跟几位朋友谈“注意力”,谈到小孩子的学习注意力不够,不是学习本身,是对学习这事不感兴趣。换作去打游戏,为什么就能够没日没月呢?喜新厌旧、乍见之欢,都是人性。
我们曾经一班朋友在学习,陈汉明讲了他很多的感受,我们都没有听出来有什么的特别。后来丹蕨老师在回应的时候,讲到汉明的话是关于人生命运的问题。有了注意力,可以听到话里有话。有了注意力,是可以在你的行为中关切到你呢,可以听到弦外之音,以及无言之教呢?
我不知道人注意力不够,是精力不够,还是一个人的能量状态下降?但我感觉到人的注意力跟内心的干净、简单、朴素有关系。心事太活络,表现太丰富,人心容易漂浮在外面,事在心外,思考很难深入,做事就容易横生枝节。
02 行百里者半九十
《战国策·秦策五》:“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意思是走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只能算走了一半,说的是末路更难。
有寓言故事:秦王嬴政依靠秦国几代积累,在统一大局已定时,反而逐渐懈怠下来,把政事交给相国处理,自己享受起来。一天,他见了一位年近九十岁的老人,老人说他从家乡出发,赶了十天,走了九十里的路程;又赶了十天,才走完了最后的十里路。秦王觉得他算错了,老人回答说,头十天时,一心赶路,精力充沛。但走了九十里以后,一方面实在觉得累,另一方面觉得没有多少路了,就放松下来。哪知道剩下的十里路,似乎越走越长,每走—步都要花出许多力气。这样一来,前面的九十里路,只能算是路程的一半。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中国企业家群体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我们中小企业促进会的很多资深会员,不知不觉已到天命之年。想到协会创立之初的几年,我们平均年龄也就26岁,一大堆帅哥美女,也曾意气风华。但十来年过去了,曾经的小鲜肉也开始油腻了,曾经的愤青也开始“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了。
促进会的会员群体,本来就是一群非常有活力的企业家,我们一起徒步尼泊尔、麦理浩径、戈壁,我们穿越过广东的很多峡谷和森林,串烧过美丽动人的青春歌曲,跳过令人目眩的踢踏舞,然而,我们还是会慢慢老去。
或许企业家们都不承认,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子女都在长大。最大问题还存在于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后的中国社会正经历一个巨大的变革窗口期,新技术、新思想、新观念、新模式接踵而来,络绎不绝。处于后中年的企业家们的体力、精力又处于一个自然下降的阶段,是否有能力去适应社会、产业、企业的变革?
虽然我也不大承认什么“中年危机”,但了解也无妨,毕竟是世界上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所提出来的观点。“中年危机”从广义上来讲,是指在这个人生阶段可能经历的事业、健康、家庭婚姻等各种关卡和危机。心理专家指“中年危机”的产生与对生命的态度息息相关,在40岁到50岁的某段时间里,他们从不把年龄看做是活了多少年,变成为生命还有多少年的角度。因为时间观念的改变产生了一种紧迫感,而这种紧迫感在不同的人身上会产生不同的后果,或消极,或更加积极。
促进会的很多企业家,他们都是有事业心、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前面所述的“中年危机”对于他们或许并不存在。如果真有危机,是年龄窗口叠加时代变化的窗口,以前一成不变的事情现在不断变化。人性的本能是恐惧改变的,对于年纪偏大的企业家可能因为身体机能下降带来了一些焦虑,也可能是知识、观念、技能的固化与学习能力的下降带来的焦虑。再加上已经略有所成的企业家们工作动力、成就动力水平下降,慢慢的失去了奋斗的目标。
不是不努力,而是努力没方向,努力没目标,努力没接口。难道企业家们要行百里者半九十,壮志未酬就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终生寂寞彼岸凉!
03 找到新的目标方向 我真的没有想到,老尹已经六十了,但我感觉他比前更加英气勃勃,更加从容和淡定。以前华山背后讲老尹是不是有些迂腐,虽温文尔雅,就是动作慢,观念旧。特别是三年前我们的一次私董会,大家看到老尹公司,几年间年利润从六千万下跌到一千多万。公司还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和库存,还有很多不产生利润的固定资产。以前老尹的想法是把公司做强做大,所以投资了很多地方,希望扩大规模产能。但市场能力、产品力跟不上,反而事与愿违。 记得私董会结束后,我们让瀚澜公司的姚阳老师留下来,参与公司第二天的总结会。两年多来,我感觉老尹在变,公司在变,团队在变。公司内部的架构变了,考核机制变了,销售方式变了,业务更新了。 老尹说,企业经营,就是老板的心态。以前高歌猛进,求大求全,忽视了企业内部的精耕细作、忽视企业内部的团队建设。有时候方向给错了,就会变相鼓励员工为了所谓的规模和利润,不断扩大投资,不断增加应收账款,这给公司持续经营,带来挑战。这两年自己心态变了,公司内部重新定战略、做经营改善,一点一滴,水滴石穿,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老尹说,前些年学习阳明心学,近几年学习瀚澜五功,知道了內求,知道了内圣外王。心里就定了,就能够看到一些东西,分清哪些是真相,哪些是妄想。有力量去做一些改革,做一些布局。外面的世界在变,把自己企业做成确定性,就是应对外部挑战最好的方法。 其实,企业家不缺动力,缺的是自我的认知,缺的是怎么去建立新的目标和方向。自我认知是强调企业家的学习,特别是哲学的学习和灵性的修炼。建立新的目标看起来是方法,本质也是内心的发现。 04 后语 人生的五十岁,孔子所讲的天命之年。不是五十岁就知道了天命,而是五十岁,了解宇宙,了解自己的心。孔子恰好在五十岁打开了自己的心,了解了它的全貌,就理解了宇宙的万事万物。 丹蕨老师说,人的命运有两个抓手,一是现实中的生命,二是达到今天现实的基础,性格、态度、业力等等。当然,上天还是会开后门,那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但虽然整个地球都可以撬动,但必须知道支点在哪里? 企业家永远在路上,哪怕今天事业有成,也是行百里者半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