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岭南商道

行者视角 | 民营企业想躺平?

2021-10-11 来源:本网
分享:

  01 希望国企来并购

  最近我们会员在番禺有个聚会,整个下午的话题是在讨论企业如何躺平,被国企“包养”、收购。

  有企业是做环保水处理的,他们讲企业经营很累。说,环保业务对民营企业提供服务,就是性价比吗,效果达标就可以。但如果涉及政府项目,以前投标找关系是必须的。八项规定以后,民企很多地方就拿不到项目,基本都是国企中标,特别是大项目,资金量大的更加没可能。当然,也可以在国企做分包,但问题又出现了,做项目分包,国企拖欠款严重,没有一年半载,钱是收不到的。

  企业反映,相对而言,如果能够在国企拿分包,有时候比企业自己在政府中标还好。为什么,国企执行合同相对还是讲市场规矩的,政府还款呢,就是说不准。企业现金有时候给一单政府生意耽搁了,员工工资都不能准时发放,给供应商的资金都不能及时等等,还是有风险。

  跟政府、国企有业务往来的企业,真希望躺平!还有原因,就是中小企业经营,确实比以前困难了。原材料价格上涨,运费上涨、关税上涨、退税减少,汇率上浮,最近又拉闸限电,企业经营利空接踵而至,不容易,能躺平当然好!

  上游原材料供应,基本都是国际大公司、国企在经营,垄断格局基本形成,说涨就涨,小企业没有任何议价能力,一点办法都没有。包括今年拉闸限电,其中有原因就是民营煤矿基本关闭,接盘的都是国企,价格翻倍。

  我们有很多的会员企业,都是做外贸出口的,都是国外大企业重要的供应商,比较适应国外简单的供应链关系,结算也简单。现在转做国内市场,商业关系过于复杂,企业适应不过来。

  珠三角的很多制造业,除了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这里面比较困难的就是土地与租金成本上涨也快。现在各地政府推动产业升级,成型的产业升级暂时看不到,大量的三旧改造使传统产业的企业由于税收、规模等问题,要不要把企业转出去,要不面临关停。腾出来的土地,都有税收附加,工业用地成本动辄一两百万一亩。在加上有大量的游资介入工业地产,囤积居奇,大幅度推高工厂租金。

  房地产经营存在风险,我们有些会员企业被恒大地产拖欠货款,几千万到几个亿。据了解,佛山地区是泛家居产业聚集地,瓷砖、家具家装、铝合金、五金等等因供货量很大,被恒大地产拖欠金额超过一百亿。房产商供应链后面也有供应链,都是中小企业供应链,接下来都有可能成为“风险链”。

  现在的中小民营企业、制造业想躺平,非常可以理解。  图片


  02 正确理解国进民退

  除了恒大,还有康美等等,这些企业体量大,最终能够接盘的,一般都是国企。就如以前的蒙牛,前几年的怡亚通、东方园林等等。最近几年,每年都有大量的民营企业,为国企所吞并。

  一般情况下,企业暴雷,哪怕大型民企也不敢随便进入。一方面当然是国企有更好的融资渠道,成本低;二是有政府的意志,政府介入可以提供一定保障机制,非市场机制所能供给。

  改革开放初期,是主要是民进国退,现阶段好像是国进民退,是国家意志呢?还是市场规律,是阶段性呢,还是必然性?

  第一,改革开放初期的“民进国退”,主要是国企经营缺乏灵活性,经营机制僵化。当时的环境,民企经营能够提供一定的机制和灵活性,能够配置市场资源,优化市场流通。而当下的时代,不再强调灵活性,而强调规范性,讲管理。类似恒大、康美这些民营上市公司,主要的问题就是经营不规范,有很大的投机成份。

  其次,国内现阶段的制度设定,使国企拥有更多优势。银行融资,是因为国企有国家信用。政府政策项目,是因为项目给到国企,哪怕有问题,政府也可以免责。当然,有良好信用的民企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支持。

  三是国企所承担的很多项目,本身就是属于低收益的项目,它们承担了很多的社会功能。比如,高铁、地铁、高速公路等大型基础交通设施项目。比如城市的供排水,环境保护,很多项目投入大,回收周期长,不确定性大,都需要是国企投入。前段时间电力供应紧张,都是国企亏本发电保证民生用电。国企也承担了很多国家安全的项目,更是民企难于参与进来的。

  四是国企要体现国家的战略意志,要提供一定的国际合作及援助,特别是“一带一路”项目,也是不确定因素太多,风险巨大,需要国企“打头阵”。基础好了,路子探好了,民企才好出去。

  五是逆周期调节。这个观点是温铁军教授的观点。过去改革开放几十年,国际都有阶段性的经济危机,但中国都很好的度过危机,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制度安排,就是中国政府的逆周期经济调节,其主力便是国企。前年所讲到的“铁公机”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型水利设施建设、发电项目。这些投入,虽然短期产生不了很好的经济效应,但它产生了很好的社会边际,降低了社会整体经营成本。

  从某种角度讲,国企不仅仅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国民生活、社会服务的关键所在。美国为什么不修高铁?没有经济效益呀。

  六是国企管理规范,人才储备充分。我们会员企业里面,也有一些混合所有制的企业,比如兴发铝业,董事长是国企委派,大部分高管来自社会,经营十年,从二十个亿发展到一百二十亿。关键点,就是规范,精益管理做的非常到位。没有民企经营的很多随意性,企业比较少折腾。

图片


  03 民企仍然有自己的优势

  国企的优势,是国家站位的优势,是平台优势,在国家和政府层面整合生产资源的优势。

  但国企依然也有其弊病。比如讲规范,特别是八项规定以后,有些市场经营行为,也会过度管理。国企的行为,也带有政府管理的痕迹,不按市场规矩办事,做事跟社会接口不够友好,不够圆融。仍然有很严重的“国企病”。

  其次,国企的创新能力依然不足。当然,大企业,不管是国企的大企业还是国际性的大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不足。因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是非线性创新,充满不确定性,怎么去考核一个创新行为呢?马云为什么鄙视中国的银行业呢,就是银行业经营基本靠垄断,创新太少。蚂蚁金服也就是把美国银行业的一些大数据技术开发出来,运用在银行个人业务上,便可以兴风作浪。

  假如蚂蚁金服定位是一家银行业的技术支持公司,它能够在每一笔的数字挖掘中收一个小比例的技术服务费,它就不会被指责为是一家放大杠杆的金融公司。还可以因为推动中国金融创新、促进银行技术进步而获得美名。

  我们最近跟一些国际大企业有接触,它们就希望把创新中心放在珠三角。为什么?珠三角制造业门类全世界最为齐全,创新生态好。在联合国所划定的41个工业大类中,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而珠三角就拥有40个大类。

  广东制造业企业出口,给全世界做配套,依然也需要给中国的大企业、特别是国企、军工企业做配套。特别是中国的军工企业,相对比较封闭,但它们更需要优秀的供应链。我们调查过,很多专精特新企业也是国外一些军工企业的重要供应商。他们反而可惜,中国的军工企业、大企业找不到他们。他们说,美国的大企业信息灵敏,哪怕小企业在山旮旯,只要是他们所要的供应商,他们也会找得到。相反,国企,特别是军工企业,官僚些。

  中小制造业,要深刻的了解国企经营中的一些短板和弊病,要协助他们,也要成就他们,不要贪多求全,一定要精益求精,积极响应他们的迫切,做到不可或缺。我最近去了一家做噪音处理、做密闭管道修复的企业,有独特技术,但发展了很多治水的、土壤治理的项目,精力就顾不过来,专不了,业务就容易被替换。

  番禺威能公司做发电机组,卖给克拉玛依油田,发现在沙漠作业机器要经常维修,维修成本很高,就商量卖机器加上维修服务打成一个包,价格更低。业主接受以后,他们就研制了一些独特的装置,大大降低机器故障的几率,结果彼此都有收益。

  三水的葆德空压机,郭董说,企业卖的不是空压机,而是空气动力。如果你能够提供性价比更高的空气动力,企业就愿意买你的东西。所以,他说,葆德不是在卖空压机,而是提供企业空气动力的服务,于是,他们在节能和服务上做功夫。

  总体而言,国企,包括大企业,管理会低效些,民企就要通过提供某部分的高效产品去替代它,一点一滴,真正把国企拱成平台,让他们在平台上发挥更大优势。

  民企需要有信念,对国企以及政府要知己知彼,要使自己变得不可或缺。而想躺平的企业,或者企业家年纪偏大了,或者业态老了,或者企业失去竞争力了。有志向的企业家千万不要人与亦云,只要制造存在技术进步的空间、只要存在未被满足的需求,只要产业还没有到达天花板,企业家是没有理由去躺平的。

  搞混合所有制也可以尝试,发挥各自优势。

  老骥伏枥,还志在千里。

 图片


  04 后语

  国企与民企,并非对立,对于国家而言,就是手心手背,一体两面,就是阴阳两面,一阴一阳之谓道。所谓国进民退,民进国退,也是不同阶段,不同环境所产生的结果。

  要知道,很多民企规模大了,也有官僚体系,创新也难,只能往垄断方向发展。比如最近被重罚的几家互联网企业。国家是希望你对标谷歌、亚马逊、苹果,而不是对准一大推弱小的小微企业。有本事,对标谷歌它们,有本事,不要动不动就退休,想躺平,要跟珠三角的制造业企业家学习。企业家的社会功能,还是要推动社会进步,这就是企业家精神。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