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的,在我头脑的观念中,企业就必须做强做大。无论是我们举办过的上市培育班,还是岭南商道私董会,做强做大就是企业发展的必选项。如果企业不想做强做大,我们促进它做什么,我们服务它做什么?或者说,企业没有强烈的发展欲望,我们如何介入企业的服务。
直到这几年,我们跟“专精特新”企业接触多了,我越来越感觉,随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一个产业发展成熟度的提升,可能国家和产业经济,需要一些坚定的配角。它们便是一生一事、一心一意把产品做到极致的企业。上周行者分享了深圳嘉业精密的故事,其实,在我们促进会的会员群体里,就从来不缺这种做到极致的企业。
01 企业做专还是做大
专精特新企业,所强调的,便是专注。今年促进会春茗活动的第一站东莞爱玛,王国权总经理就是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交给了爱玛这家公司,交给了他的皮革及柔性工业材料智能裁剪事业。王总介绍,这个行业不大,全世界也就是二十亿规模,注定了爱玛这家公司不可能做大,哪怕是全世界第一,也就是几亿的规模。王总从创业开始,就没有离开过这个行业。在爱玛公司的图书室,我们看到了几十年来全世界关于鞋业的各种期刊。二十多年前,爱玛就提数字化,智能制造的概念。
在爱玛公司,我们看到了世界独一无二的鞋面视觉剪裁设备,它可以减少90%以上的手工劳动,并具有3D及个性化图案设计的效果。
前几年,我们一直在思考究竟是工业互联网发展模式,究竟是“互联网+制造业”呢,还是“制造业+互联网”,爱玛实践的答案是“制造业+”。我们在爱玛看到一个视频,是客户有需求,爱玛的人首先要对接客户的需求,而后要把需求交给工程师,由工程师做数字化与自动化设计,但在工程实现中,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参与,反反复复的过程。
当然,“互联网+制造业”还是“制造业+互联网”,它不是一个技术模式,而是一个商业模式,商业思维模式。“制造业+”是一种大数据及智能制造的技术实现,而“互联网+”一定是解决规模化的问题,解决行业大数据的问题,解决产业效率提升的问题,而不仅是企业大数据。
02 做专不是拒绝做大的理由
企业发展,往往不进则退。还是两种方向,一是企业规模发展做大方向,一是企业技术极致发展专业方向。规模发展是过去几十年大部分企业发展的思维模式及发展路径。技术极致发展路径需要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家来实现。
行者认为专是企业的基础,是基本功。日本京瓷的稻盛和夫,创业阶段就是靠做专,做极致,技术创新叠加精益管理。松下公司每年要求供应商减低成本时候,一般的小企业觉得不可能,做不了。而京瓷公司通过自己内部的创新和降本增效,硬是把别人做不了的业务给扛下来,十年以后,自然而然淘汰了很多竞争对手,也就有了规模发展空间。创业时候京瓷公司的陶瓷材料产品,是电视机用的陶瓷电感器,但后来的京瓷,却成为全球第一的精密陶瓷制造商。京瓷后来发展了大量的无机材料新技术,氧化物、非氧化物和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发展了大型的烧结窑和就地清洗设备;各种各样成型、机加工和结合技术,成为世界五百强的制造业企业。
做专不是企业做大的限制,而是基础,做专和做大本身并不矛盾,关于做专与做大的讨论是一个伪命题。之所以强调企业必须做专,是对境很多的小企业基础功不扎实而好高骛远。特别是产能过剩、竞争更加激烈的存量市场年代,不能做专的企业,基本没有生存空间。
企业做大是企业家精神的体现,而企业做专,也是企业家精神的体现。企业做专,可能意味着经营企业的孤独、意味着默默无闻,意味着某种坚守。如果事上有福报这么一说,孤独和坚守,比功成身就的福报更大。
虽说京瓷成为世界五百强的企业,但我仍然认为,京瓷公司的基因,是做专的基因,而做大,是自然而然所发生的结果。
03 做大做专,殊归而同源
当然这里的市场,是讲产业需求,不是特定客户的需求。技术创新也有陷阱,技术型的企业容易陷入自嗨式创新的陷阱。企业的创新的一定给客户创造价值,企业的所有创新是由客户需求来吹集结号而先后次序的。
我曾经去了一家企业,才几个亿规模,就有几百个不同市场、不同用户的产品。我跟老板讲,你这里的很多单品,每个都可以做到几个亿规模,按照产能应该是一百亿的企业。老板说,狠不下心砍,每次新产品,都觉得有几个亿,但真的做下来,也就一两千万。我跟他建议,能否只做行业前三的产品,或者有机会成为前三的产品。或是干脆,做成toB的企业,支持有市场能力的企业做技术创新和生产赋能。把企业的竞争力建立在工程师红利及精益制造能力基础之上。那就是专注研发和生产。
其实,基于用户和市场的创新需要另外一种能力,就是洞察。其实是解开你我纠缠,创新一种维度,建立一种生态的能力。以前的商业互联网企业就是创造了一个新的空间、新的规则、新的市场。我们身边的尚品宅配,家具个性化定制,就是创造了一种新的需求和市场,建立了一种新规则、促成产业新变革。
但无论如何,建立新维度,它的基础永远是“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就是“专”,“专”就是“一”。无论后来的京瓷如何发展,它的基础,仍然是基于陶瓷材料的“专一”,但恰是它的“一”,才有其所衍生的万物。一旦有了万物,而没有了开始的“专一”,企业一定是没有了灵魂与精气神的企业。
京瓷的“一”可以是陶瓷材料,也可以是一种精神和企业文化,一种“初心”的坚守。
04 尾声
无论做专还是做大,都需要企业家不断的创新与坚守,需要不断的挖掘与固化,需要不断的突破和发现。新方法、新技术、新应用、新市场、新用户,经营企业,永无止境,因此,经营企业就是永不停歇的修行,让人生变的积极、向上、有意义。
企业经营的过程培养我们对于困难、挑战、困惑、客户的对境思维能力,并建立在建设性的思考和行动中,化诸于积极的社会实践。如果是基督,它是救世的精神,如果是儒家,它是修齐治平的精神,如果是共产党,它就是为人民、为社会、为世界大同的服务精神。
企业家,认知世界、认知社会、改造自己,服务社会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