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岭南商道

后疫情经济观察一:未来的国际化

2020-05-03 来源:本网
分享:

01 宗毅:国际贸易,已经不是一个经济问题了

  去年贸易战爆发,对于一些企业在东南亚投资建厂的举措,芬尼的宗毅认为要慎重。他觉得中国制造的潜力还可以深挖,从产品到系统集成,从产品到综合服务,还是有很多空间。

  宗毅认为,他在以色列,看到芬尼的产品,是嵌入到当地集成商的系统里面去。形成系统以后,价格就涨了好几倍。他认为,中国现在的系统集成能力也不差,软件工程师也很多,干嘛不往产品系统的方向发展呢?

  这次疫情在全世界蔓延以后,看到西方世界对中国舆论的压制。宗毅意识到,国际自由贸易已经走到尽头了。他跟他的美国客户提议,在美洲合资一个工厂。其实,中美贸易战的时候,他也有过这个思考,但美国伙伴不同意,觉得还没到这个时候。但这次,他的客户也觉得,非常有必要。

  中美经贸关系,已经不是关税问题这么简单。以前讨论不确定性是前景难测,现在谈论中美贸易关系恶化,就是确定性,没有不确定性。

  观点:任何事物,物极必反。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矛盾。疫情的爆发,有可能是一根导火线,引爆了所积累的矛盾,毁灭了彼此的信任。贸易全球化已被政治病毒感染,正在隔离中。重振全球经济,缺乏领袖,缺乏信任,前景堪忧。  



02 林卫波:接单接到手抽筋

  这几年,东莞汇乐环保公司每年都增长50%~100%,公司最大的问题是产能和因增长带来的管理压力。

  卫波是五年前跟着省中小企业局的GIT粤意中小企业培训项目去了意大利的。在意大利期间,汇乐引进了一个粉尘防爆的项目。这家意大利企业的技术并非高科技项目,而是欧洲成熟的技术和产品,是欧洲的技术标准。但对于中国而言,环保升级,产业也在升级,恰恰需要这种技术稳定的产品供应。于是,引进技术的汇乐产品便供不应求起来。

  同样的技术引进项目,广州开发区的科莱瑞迪,是在美国引进了一种低温热塑材料技术,并广泛应用于国内医疗市场,大量替代进口产品而获得巨大发展空间。

  肇庆的绿宝石,原来从事的是液态电容产品生产。几年前引进了德国固态电容技术,并广泛应用于手机和电脑的快充,迅速占领了国内手机的快充市场,公司业绩也因此倍增。

  观点: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市场,中国的消费市场在升级,产业也在升级,需要大量成熟而可靠的技术和产品进入的中国供给侧。这给新技术和新产品进入中国,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03 任国刚:中小企业有可能成为未来国际化的主力

  前几年,从事水泵生产的广州百福电气与它们中国市场的韩国竞争对手在广州合资了一家公司。因为萨德导弹事件导致中韩贸易出现摩擦,引发了韩国企业的担忧。为避开贸易摩擦,韩国企业从中韩贸易转变为中国本土制造,是企业非常现实的选择。

  智纲智库的任国刚总裁认为,未来的国际化是有限国际化,跨国企业的全球化与国家经济主权应该取得一种新的平衡。一方面,企业从效率角度需要国际资源配置,产业链和市场因素的存在使得全球经济不可能真正脱钩。另一方面是国家与国家间会通过关税壁垒,迫使一些制造业回归本土。比如这次疫情所暴露的西方国家防疫物资短缺问题,让西方政府有了让产业搬离中国的理由。

  任总认为,中国除了产能,还有一大批优秀的工程师和管理人才。美国回归制造业问题也很多,缺乏供应链配套是一个要因,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也是现实问题。除非,能够把相关的人才配套也引进,这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

  宗毅也认为,美国的合作伙伴是不具备建设和管理工厂能力的,毕竟美国已经多年不从事制造业。当然,除了人工贵些,美国制造的其他成本比中国还便宜,再加上关税壁垒,美国制造真有可能回归。当然,宗毅讲的是有一定技术附加值的制造业。

  任总说,中小企业比较灵活,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响应。如果以后国家与国家的关税壁垒高,存在贸易摩擦,那中小企业的产能和能力,便会流动起来。韩国的企业需要中国市场,就会到中国来搞工厂。中国的企业需要美国市场,就会到美洲搞工厂。

  如果原来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是通过大企业的国际化来完成的。比如德国一家零部件生产企业,它的国际化是通过奔驰宝马来走向国际化的。如果国家间存在贸易壁垒,大企业的国际化存在障碍,小企业的产能就会受限。但他们要进入其他市场,能力又不如大企业,那么就极有可能与所在地方的小企业合作,并通过合作,实现制造本土化,以贴近市场需求。

  观点:百福与韩国企业合资,芬尼与美国企业合资。抛开国家与国家的政治纷争,个体与个体、企业与企业都是比较理性和现实。在全球政治趋向保守与右倾的同时,国家间的合作又不可能真的回到冷战状态。那么小企业间的国际化合作,可能是全球供应链合作的新内容和新趋势。




04 结语

  未来的国际化,不一定是贸易国际化,而是产能、技术、人才配置的国际化。而中小企业可以发挥它的灵活性,游走于国家政策与关税壁垒的边缘,是未来世界经济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