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岭南商道

星巴克咖啡店的标准

2020-10-04 来源:本网
分享:

  徐宁发了《中国传统思想总批判》书的封面截图给我,同时截了其中一页批判中国文化不注重实践,是骗人的谈玄。

  我的回答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就如中医和西医,各有长短。也有中国人不信中医的,但这不妨碍中医在中国社会历史中的作用。不过,在西方文化社会科学体系所主导的世界里,中医的地位却是非常尴尬,相信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如此。

  不过,在假期里,我看到几帧有趣的画面。


01 酒店里面的婚礼

  假期去了一趟深圳,刚好碰到酒店有三个小型的婚礼仪式。在酒店大堂摆设的是中式婚礼,大红大紫,喜气洋洋。

  而酒店的两处草坪,摆设的是西式的婚礼。白布条把浅黄色的丝巾装饰在每个凳子上,台上台下铺满了白色的鲜花,洁白神圣。

  西方人不喜欢红色,认为红色非常血腥。英国的玛丽一世女王,因为其对反对者施以暴力镇压,被称为“血腥玛丽”(Bloody Mary),Bloody Mary也是女巫的意思。

  中国人喜庆不喜欢白色、蓝色,一般白色、素色用在不吉利的丧、凶事场景上,称素缟麻衣。

  酒店里的婚礼都非常简朴,是我见过的比较简朴的婚礼。我在手机万年历上查了当天的黄历,居然是“不宜婚嫁”。可能是年轻人自己弄的结婚仪式,就当一个party聚会。

  或许不同年代的人,不同背景的人,所执着的、坚持的信念和价值观不一样。有些人所看重,在另外一些人看来,无关紧要。


02 满大街戴口罩的行人

  虽然中国的疫情好转,可广州深圳大街上的行人,百分之六七十都戴着口罩。进去到一些公共场所,都有人在测温、验证二维码。哪怕熙熙攘攘,但每个人都很配合,显得井井有序。

  以前经常形容中国人一盘散沙,很不容易将他们组织起来。中国人太爱玩小聪明,上面有政策,下面有对策,不好管理。

  

  但改革开放几十年,中国人搞工业化,许许多多的农民变成产业工人,很多人朝九晚五,上班打卡走流程。于是,中国人被组织起来,成为了全世界中有组织、有纪律、有效率并且规模最大的产业工人群体。疫情期间,很多在东南亚建厂的中国企业去不了管理人员,生产效率马上降低。

  历史上儒家文化的三纲五常是中国的社会伦理,法律也相对宽泛,一般人触及不到。中国人有接触的是比较细致的乡规民约。一旦建立了约定,假如约定比较切合实际,中国还是比较讲规矩的。

  新冠时期,我们看到了中国政府强大的组织力,也看到了中国人比较一致的行动力及中国人还是比较讲规矩的。戴口罩这个简单的事情,中国人比较简单的解读是既为自己,为别人,既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哪怕是商务交流,你去拜访客人,必须戴口罩,显示出你对主人的尊重,除非主人不介意。

  中国人一旦能够被组织和发动起来,有序而有想象力,勤奋而饱含热情,向上及向善,中国社会一定是朝气蓬勃的社会。人心是中国社会中最重要而最珍贵的财富。


03 咖啡店的标准

  跟一位曾在香港读研究生的朋友在星巴克喝咖啡。一个小小的咖啡店覆盖全世界的每个角落。西方人最擅长的是做标准,只有形成标准体系,才能够准确无误的复制和扩张。

  好象是钱穆的观点。说印度哲学讲的是人与神的关系,中国哲学讲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西方哲学讲的是人与物的关系。对物定概念、建立标准和形成体系,由此西方发展了物质和科学,也成为今天人类社会研究和认知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历史上中国是儒家和道家,后来是佛家。虽总体是人与人关系,但各家的侧重点不一祥。儒家是人与社会,道家是人与自然,佛家是人与内心。

  近现代中国引进西方科学,发展了现代工业文明,发展了人和物关系的体系。但整个体系的话语权与主导权主要还是属于西方。

  我这位朋友学的是“经济地理”,他的导师是世界比较有名的地理经济学者,因为他是专门研究中国的专家。因为按照中国经济的体量,如果不研究中国,哪个学派和学术机构就不可能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机构。

  我认为“经济地理”这个学科非常好,交叉科学,容易出观点,容易出文章。当年李青老师举办“啄木鸟科学小组”时候为什么研究恐龙,就是中国房地产和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让中国考古学出现大量的证据,而恐龙是影响全世界的考古事件,又无关政治,这个学科在中国一定是领先。

  秦国为什么能够统一天下,李冰修都江堰让四川盆地变成天府之国。今年中国大修水利工程,会不会影响到所处地理经济的发展,中国历史悠长、地理环境复杂,区域经济发展迥异,应该有大量可供研究的课题。

  我的朋友说,一般而言,如果把论文发表在西方所主导的学术刊物,对于中国,主流的观点是批判的。比如,破坏环境,无效投入,导致腐败等等。香港的学术机构理解西方的观念,也接触中国的事实,所以,还是比较容易产生学术成果的,但反对中国主张的观点容易被吸纳。


04 结语

  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在当今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分野中,应该是一种另类。它可能抄了了西方的很多作业,搭了西方的便车,也发展它的经济实力,积累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但在西方的视角里,它永远是一个谜团。

  不管你抗击疫情如何成功,你经济恢复如何之快速,还是会被贴上很多的标签。不自由,不民主,数据造假,威权社会等等。

  岂不知西式的婚礼、星巴克、西医、西方的科学、工业文明已经融入中国社会。中国人的认知中,没有中西对立,只有实用主义和拿来主义,只有兼容并蓄。

  在美国的种种制裁中,中国人开始反思,世界还是全球一体化吗,还是自由平等的竞争吗。于是,从经济、思想、系统,中国人会进入一个深刻的反思阶段,也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模式的紊乱期,但我希望,中国反思的结果不是走向封闭,而是更加的包容和开放。

  或许在世界观念变化的窗口期,过去的经验不足以帮助我们去判断一些新的系统和事件的发展。需要学会存而不议,观察和探索。而不是用过去的经验和概念,给一个事件和系统去贴上一个过往概念所定义的标签。

  世界需要思考,如果能够相互的尊重、包容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