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岭南商道

行者视角 | 本来以为是梭哈,却是暂停

2025-11-02 来源:本网
分享:

  本来以为釜山会谈,会来一场“王对王”的“梭哈”,却仅是按下了一个“暂停键”。

  当地时间2025年10月30日,中美元首在韩国釜山举行会晤。双方经贸团队已在吉隆坡磋商中“就解决各自当前的主要关切达成基本共识”。

  美方取消针对中国商品的10%“芬太尼关税”,对中国商品加征的24%对等关税将继续暂停一年。

  中方也相应调整反制措施。

  这种“暂停”而非“终止”的安排,揭示了中美贸易战的复杂性远超许多人想象,也预示着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进程进入一个新阶段。

01

中美贸易战的复杂性

  中美贸易战绝非简单的关税摩擦,而是一场涉及经济、科技、地缘政治的多维度博弈。从2018年贸易战开始,双方已经历多轮交锋,但核心矛盾并未解决。

  经过两届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战,中国已经明白了特朗普总统关税政策的核心逻辑,即通过提高关税实现两个目标: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缓解美国财政赤字;以及通过关税壁垒迫使制造业回流。

  然而2023-2024年中美贸易额仍增长超8%,这反映了全球化时代贸易关系的复杂性。

  中国对美出口中约30%为美企在华生产产品(如苹果手机),关税成本由美国企业分摊。中国制造业占全球30%的规模效应难以替代,越南等新兴市场对美出口中60%的中间产品仍依赖中国。

  元首会晤选择“暂停”而非“终止”贸易战,是基于现实考虑的理性选择。双方都需要时间来评估贸易战的实际影响,调整策略,并为国内产业提供缓冲空间。

  这种“喘息期”有助于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为未来更根本性的解决方案创造条件。

  

02

中国制造业国际化趋势

  中美贸易战加速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进程,使其呈现出多元化、韧性和创新驱动的新特点。

  多元化市场布局成为核心战略。中国对美国出口占比从2018年的约20%降至2025年的不足15%,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占比提升至近40%。

  中国企业通过 “深耕全球南方”战略分散风险。“反向合资”模式逐步成为中国企业出海新路径,从技术引入方转变为技术输出方。虽然“安氏半导体事件”最近成为热搜事件,但并购与反向合作应该是中国企业未来国际化的重要选项。中国对于未来保护自己的国际化资产应该有更加成熟的体系。

  随着RCEP实施效率的提升,中国企业正利用原产地规则优化产能布局。上汽通用五菱在东南亚构建本地化制造和供应链体系,实现从“产品出口”向“产业生态输出”的转型。

  供应链韧性建设成为关键任务。面对外部不确定性,中国企业正构建“中国+1”甚至“中国+N”的供应链布局。

  一些企业通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建立备份产能,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这种布局既保障了供应链安全,又降低了单一地区风险。

  技术创新成为中国制造业国际化的新引擎。在半导体领域,尽管美方持续制裁,中国本土芯片产业2024年研发投入增长20%,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

  中国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也展现出强大竞争力。2024年1-8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占世界新能源乘用车份额的67%,居领先地位。

  同时,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路径。中国企业通过数字化提升,正在塑造从“卖产品”向“卖技术+卖标准”转变。

 

03

人民币国际化的悄然推进

  人民币虽然未成为元首会晤的公开议题,但人民币国际化正在悄然推进,成为中美贸易博弈中的重要变量。

  美元信用体系的动摇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机遇。2025年一季度,俄罗斯、伊朗等国对人民币结算占比升至23%。

  中国正通过跨境支付系统(CIPS)与SWIFT系统对接、数字货币跨境试点等举措突破瓶颈。

  大宗商品人民币结算取得进展。中国暂停以美元结算的澳大利亚铁矿石采购,推动人民币结算机制。

  这种转变具有里程碑意义,将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削弱美元霸权。

  中国外汇储备结构持续优化,美元资产比例下降,非美元货币和黄金储备上升。截至2025年4月,黄金储备占比已达4.8%,较2019年提升2.3个百分点。

  这种多元化储备策略,增强了中国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04

结语:在不确定性中把握确定性

  釜山会晤按下了“暂停键”,而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不会暂停。

  中国企业应该利用缓冲期优化全球布局,全面调整全球供应链。企业应评估在不同市场的产能配置,平衡效率与安全,构建更具韧性的国际化布局。

  在东南亚、中东等地区,中国制造业已形成明显优势。企业应深耕这些市场,完善本地化经营,从简单的商品出口向品牌输出、技术输出升级。

  把握绿色数字化趋势。绿色转型和数字化为中国制造业带来新机遇。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中国企业可凭借产业链优势参与全球竞争,打造新的增长点。

  中美贸易战的复杂性确实超乎想象,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趋势已不可逆转。在不确定性中把握确定性,正是中国制造业走向未来的关键。

  早在2009年,奥巴马提出G2(两国集团)时中国并未接招,而今天特朗普总统再次说出G2时世界却变了一个样。虽然全世界目前还不适应中国的崛起,但这一次中美贸易新的博弈却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中国的力量。

  这次达成贸易战的暂停,看起来中国还是有所让步,但毕竟仅是一年,一年以后乃至更长时期的博弈,还是要取决于双方对于各自问题的解决能力与效率。美国国内的问题,包括选举与党争,稀土与再工业化,美元与美债等等。中国国内的问题包括国内市场的建设,芯片与“卡脖子”技术,中国制造及经济发展新的叙事方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