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行者视角”专栏正式与大家见面,至今已走过了整整十年。十年间,我写下了超过500篇文章,关于企业经营的,关于产业变迁的,关于新商业文明的,关于文化传承的……始终未变的,是我对世界的热爱与思考。这十年,对我而言,既是一段记录与思考的旅程,也是一场与商业世界的深度对话。
十年,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而对于一个专栏而言,则像是一场与时代共舞的旅程。从企业竞争力到产业升级,从新商业文明到新型工业化,我尝试用不一样的视角去观察和解读这一切。
我常常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尽管我不擅长经商,却能与商业世界保持如此紧密的联系。正是这种联系,让我能够从一个“局外人”的视角,去发现一些别人可能忽视的细节,并将它们转化为文字,与大家分享。
01 行者无疆,视角无限 “行者视角”这个名字,源自于我对“行”与“观”的理解。行,是行动,是笃志力行,知行合一,行才是知之成;观,是观察,是思考,观察的视角,便是小中见大,微观认知,中观思考。作为一名时代亲历者与观察者,我始终以行者的姿态,穿梭于广东乃至全国中小企业、制造业的成长与变革之中。 这十年,我见证了无数企业的崛起与转型,也目睹了许多行业的兴衰与变迁。从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到新商业文明的发展,我尝试用文字捕捉这些变化的脉络,并以独特的视角解读背后的逻辑。 记得有一次,我在香港圣约翰教堂边上午憩时,感叹道:“妙,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可以异想天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种游离于现实与空灵之间的思考方式,正是“行者视角”的核心理念——通过开放的视角,去发现世界的本真与美好。 世界上的道理纷繁复杂,解读世界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有人喜欢用逻辑去拆解,有人喜欢用情感去体悟,而我觉得,解读世界的方式,终究是初心。 初心是干净的心,没有被复杂所缠绕的心。尽管很多事情还没有完全明白,但你依然能够矢志不移,努力向往。在此过程中,你所能看到、所能发现、所能收获的会越来越多,这样的视角是没有边界的。 02 十年篇章,百态人生 十年,是一个足以让一个人从青涩走向成熟的刻度。十年前,我以“行者视角”为名,开始在“岭南商道”记录我眼中的商业世界。那时的我,抱着一种探索的心态,试图通过文字解读企业的成长、产业的变迁以及时代的脉搏。十年后的今天,回望这段旅程,我发现,我所记录的不仅是商业的故事,更是人生的百态。 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幸与无数企业家、学者、创业者以及行业领袖交流,听到了许多有意思的故事,也从中汲取了宝贵的智慧。这些故事或曲折,或励志,或温暖,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真实而多元的商业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一位企业家都有其魅力。 “行者视角”第一篇文章《到地尔汉宇买个马桶盖》里的主角石华山董事长,专注做一件事情,把汉宇集团推到上市。后来,他创立制造大功率伺服电机的欧佩德公司,为了配套伺服电机应用场景开发,陆续投资了造纸设备公司、造纸公司、电驱动公司等等,逐步深入理解大功率伺服电机所应用的场景,并逐个解决相关问题,用五年时间做出了在他看来是全世界最先进的造纸设备:伺服直驱纸机。 每个人,每项工作,都是一种锤炼的过程,一项领悟的历程。当中,需要理解、需要沉淀、需要积累、需要时间。 记得在《古义龙这么折腾的日子》一文中,我写道:“没有一个人、一个事业能够随随便便成功,过往的皆是序幕,每个人要经得起折腾。”这句话不仅是对企业家的鼓励,也是对我自己的鞭策。 中小企业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中美贸易战冲击、新冠疫情的影响、市场波动……每一次挑战都是一次考验。但正是在这样的折腾中,企业才能成长,企业家才能蜕变。正是这些挑战,激发了企业家的智慧与韧性。他们通过技术创新、管理优化和市场开拓,找到了新的发展路径。 企业家们或坚韧、或智慧、或创新,但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共同的特质:对未来的远见与对社会的责任。他们不仅仅是在经营企业,更是在推动商业文明的进步。 我曾写道:“中国商业要实现现代化的转向,必须抛弃初期照搬照抄西方商业文化的做法,发挥中国企业家创新、实践和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精神,构建基于新商业伦理的中国商业文明。”企业的价值不仅在于盈利,更在于为社会创造价值。这个大时代,中国社会赋予了企业家们从未有过的历史高度,企业家们有机会创造人类商业文明的新历史。 从企业到产业,从企业经营到哲学,从商业文化到新商业文明……我所观察与思考愈发深入到本质,从单一视角扩展到多元维度,“行者视角”在业界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2021年底,有幸受邀成为《经济观察报》专栏作家,在报纸开设“微观世界”专栏,与更广泛的读者群体交流、分享。通过与读者交流,我又能得到新的启发与思考,视角进一步丰富。经观每篇文章大约要写个七八千字,文到深处,才见真章,心流涌动,与内心对话,与世界对话,与未来对话。这时候我才明白,文章也是一种修行。 03 洞察未来,回归本真 十年来,我始终坚信,真正的智慧并非单单来自高深的学术理论,还源于对现实的深入观察与思考。作为一名观察者,我始终提醒自己,要以敬畏之心看待世界,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变化,以未来的视角思考当下。 在《如何理解任正非讲的生态》一文中,我提到:“要像华为一样,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对员工好,对社会好,对国家好,对人民好。”这也是对所有企业的期许。而这种朴素的企业家精神,正是新商业文明的核心。 朴素的力量,往往被低估。在这个追求“爆款”和“流量”的时代,如果我们总是被各种营销手段和商业模式吸引,就很可能忽略了最基本的经营哲学。新商业文明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成功,更是商业伦理上的进步。 这十年,我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推进绿色生产、低碳运营和循环经济。企业的成功,还离不开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这十年,我看到了许多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它们通过公益事业、环境保护和社区共建,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而作为广东制造业发展的深度观察者,“行者”的关注重点始终紧贴制造业。从“制造”到“智造”,这十年的变化,让我深刻体会到,制造业的未来,在于技术创新与品质提升。 企业的灵魂还在于文化。在《三个小故事带来企业发展新空间》一文中,我通过三个小故事,探讨了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软实力。 这十年,我观察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它们通过企业文化的塑造,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提升了企业的品牌价值。 新技术、新产业、新思想、新文化……这些都是未来的关键词,也是中小企业破局的方向。数字化转型、绿色发展、国际化,这些都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每一家企业未来需要去探索的路径。而与中小企业“汇集智慧、相伴成长”的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今年成立满20年,未来也需要有全新的格局、全新的思维和全新的服务,同时做些研究、做些思考,拥有更多话语权,为企业发展带去更大的势能。 04 感恩同行,展望未来 十年,对于一个专栏来说,是漫长的旅程。如果没有读者们的支持与陪伴,这条路或许早已走到尽头。正是你们的鼓励与反馈,让我有了坚持的动力。 在此,我想感谢所有读者。你们的阅读、留言与分享,不仅是对我的肯定,也是对这个专栏最宝贵的馈赠。 十年行路,千里回眸。这十年的旅程,让我深刻体会到,商业的本质是服务人类,而文字的力量是连接人心。 未来,我将继续以行者的视角,去发现、记录和思考这个大千世界。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我相信,只要初心不改,脚步不停,就一定能走得更远。正如我在《但行好事》中所写的那样:“但行好事,与人为善,厚德载物,莫问前程” 。愿我们都能在这条行者的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智慧。 再见,十年;启程,下一个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