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与朋友谈及一个话题,关于历史上文明国家被野蛮人摧毁的现象。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文明与野蛮的较量从未停歇。从罗马帝国的覆灭到北宋的靖康之耻,从西晋王朝的衰落到明王朝的灭亡,一个个璀璨文明在野蛮力量的冲击下轰然倒塌。
01
文明的覆灭首先是国家体制的僵化
在中国历史上,土地兼并问题往往是导致朝代积重难返、最终覆灭最为关键的原因之一。一般而言,新朝建立,政治清明,锐意进取,海晏河清。国家推行均田制,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税收随着鼓励百姓新垦土地而不断增加。
但随着时间推移,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既得利益阶层的崛起不断侵蚀着国家的财富,使得国家财政日益捉襟见肘,难以为继,国家的管理与运作陷入危机。
在中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对全国的土地进行登记,当时记录在册的耕地面积约为850万顷,而到了明朝末期,国家可纳税的土地面积锐减至约400万顷,足足减少了一半以上。
其中,土地兼并、赋税制度的弊端、政治腐败以及战争与自然灾害,导致了土地面积的减少和土地问题的恶化,最终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大量土地集中在官僚地主手中,而这些土地往往享有免税或减税的特权,这导致国家税源枯竭、财政状况恶化。在明末时期,全国免税土地的面积可能已占耕地总面积的20%-30%。这些土地主要集中在王族、官僚和士绅手中,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减少。
土地兼并导致社会财富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失去土地的农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引发了农民起义。
在罗马帝国,其既得利益群体是其“军工复合体”。罗马帝国的军队负责打仗,罗马商人贵族则负责制造武器装备并从中获利,而罗马元老会的贵族与特权阶层提供贷款支持,全部的投入体现在征战胜利以后的战争收益,并形成商业闭环。
一开始,古罗马的战争主要在周边地区开展,投入的运输成本较低,且财富回流速度快,战争收益明显。但随着罗马帝国的版图扩大,战争所投入的周期越来越长,投入越来越大,边际收益明显递减,使得罗马的“军工复合体”战争军事集团的运作模式出现问题。
尽管后来罗马帝国被分成东西罗马帝国,但其战争收益还是抵不过战争机器的投入。当资本没有了收益,当军队没有了外敌,战争机器就会反噬自己,那些来自于野蛮人的雇佣兵团就会成为帝国的终结者。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位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被蛮族将领奥多亚塞废黜,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灭亡。
02
强大帝国的灭亡是国家战力羸弱的结果
在中国宋朝,由于宋太祖是黄袍加身得来的王位,因此他上台后用杯酒释兵权的手段剥夺了开国元勋的兵权。宋朝也因此建立了一套文官压制武官的制度。
在这种武力自我阉割的制度下,军队战斗力持续下降。宋朝的军队构成竟然是无所事事的地痞流氓,他们缺乏专业的军事训练。他们平常欺压百姓时武力充沛,可在外敌面前却不堪一击。当金兵南下时,号称拥有百万大军的宋军竟然一触即溃,毫无战斗力可言。
罗马帝国的统治阶层在变得富足以后,再不愿意当兵受累。于是,在罗马帝国后期,军队大量依赖蛮族雇佣兵。来自日耳曼人、哥特人、匈奴人的蛮族以勇猛善战著称,他们的骑兵和步兵战术对罗马军队提供了补充。罗马人认为雇佣蛮族士兵可以增强军队战斗力,一些蛮族士兵甚至被招募到罗马的近卫军中。随着蛮族雇佣兵的加入,罗马军队中的罗马化军事特征逐渐消失。
但蛮族雇佣兵对罗马帝国的忠诚度有限,他们更倾向效忠于自己的部落或将领。在关键时刻,蛮族士兵可能倒戈或拒绝作战。蛮族将领在政治上的崛起加剧了帝国的内部矛盾。最终,西罗马帝国在蛮族入侵和内部分裂的双重压力下崩溃。
一个国家军队如果不会打仗,没有意愿打仗,就是这个国家走向灭亡的开始。令人难以想象的就是清军入关事件。哪怕明朝末年的财政收入大幅减少,但俗话说得好,“烂船还有三千钉,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无论是财富还是人口基数,后金整体实力都远不及明朝政府。然而在吴三桂投降以及北京沦陷以后,明朝政府却无力再战,兵败如山倒,随之全国沦陷。这充分体现了明朝政府没有战斗意愿,失去了战争的动员能力。
03
以战养战,在战争中学会战争的野蛮人
蛮族人的崛起,其实就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游牧民族在恶劣环境中培养了强大的生存能力。一般而言,很多蛮族来自北方天寒地冻的环境,其忍受痛苦的能力要比常人更强,环境压力塑造了游牧民族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强大的适应能力。
蛮族在生活中练就了精湛的骑射技艺,这种军事优势使其在对抗农耕文明时占据上风。野蛮社会具有高度的军事化特征。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实行全民皆兵制度,整个社会就是一部战争机器。这种军事组织方式使其在战争中具有明显优势。
野蛮社会保持着强烈的扩张欲望。对资源的渴求和对财富的向往,驱使他们不断向文明地区发起进攻。这种扩张动力与文明社会的保守形成鲜明对比。
蒙古族在征战全世界的过程中,累积了大量的战争经验,并形成降维打击的能力。比如,在城市攻防战中,宋朝军队的经验顶多也就是来自于中国历史兵书的战法。而当蒙古攻陷亚欧大陆的众多城市以后,他们就自然将在这些攻防战的经验,用来攻击宋朝的城市。
04
结语
文明之殇在于,文明在创造辉煌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自身的脆弱性。当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往往会产生制度僵化、社会分化、军事懈怠等问题,这些内在危机与外部威胁相互交织,最终导致文明的衰落。
但它就是一个历史的宿命,非常像中国王朝历史的兴衰循环,由盛极而衰,又重新开始。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系统都是一个熵增系统,都会不可避免地陷入无序状态,从有序到无序的过程。
尽管历史有很多改革者,但大部分改革都会面临失败,因为都是系统结构使然,个别人、个别势力在强大的惯性运作面前,就是螳臂挡车而已。这就是历史的宿命,其实不关文明之事,不关蛮族之事。
所谓文明之殇,其实没有什么制度能够给自身带来修复制度的机制,以至于它在最后终结于战争的覆灭,这大概也是人类社会最终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