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岭南商道

行者视角 | 时代永远向前

2024-07-07 来源:本网
分享:

  火红的七月,穿越来到火红的年代。笔者参加了一期井冈山的红色革命培训。

  那是一个前途未卜、扑朔迷离的混乱年代,毛委员带着在中心城市争夺战中溃败的部队来到井冈山,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新的探索、建设与锻炼,在血与火的淬炼中得到成长,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摇篮。

图片

01

鲜为人知的一段往事

  学习中,笔者了解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关于袁文才、王佐被错杀的经过。

  袁文才、王佐本是井冈山绿林出身,毛委员来到井冈山以后,他们从怀疑、到合作、到融入革命,成为革命队伍的一份子。应当讲,袁、王的融入,对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后来随着毛委员到瑞金拓展新的革命根据地以后,井冈山革命工作的就由当地的党委负责。原本,在井冈山革命队伍中就存在一个“土客矛盾”问题。所谓“土客”其实就是先住民和后住民之分。袁文才与王佐都是从广东客家地区搬迁过来的,与地主存在矛盾而上山成为绿林。

  土客冲突的本质,在于争夺生存资源,极端形式就是土客械斗,争夺乡村资源。中国土客冲突发生的时间跨越度很长,从明朝中期到清末均有发生,但绝大多数土客冲突均发生在清末。清末广东土客械斗就形成了客家人新的迁徙,东南亚及周边地区,台湾、江西、广西、海南、湖南等地。为什么客家人基本在山区,就是平原地带、能够耕种的地方都被先住民所占。

  有一句话很好的形容了井冈山革命队伍中的土客矛盾,“客籍的党,土籍的枪”,就是讲井冈山当地的土籍居民掌握着政权,主要是边界特委,而井冈山当地的客家人则掌握着军队,既是武装力量。

  1928年,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召开了第六次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关于苏维埃政权组织问题决议案》,文件规定:“与土匪武装类似的团体联盟(指与其结成统一战线的联盟),在武装起义前可以利用,武装起义后宜解除其武装,并严厉镇压他们。”“他们的首领应当作反革命的首领,即令他们帮助武装起义亦应如此,这类首领均应完全歼除。”

  由于时间上的延迟,到1929年秋季,上海中共中央派员赴湘赣边界巡视,要求红五军和湘赣边界特委不折不扣按中共六大决议案处理袁、王。由于熟悉当地情况的毛委员已经离开井冈山,所以,袁、王被井冈山边区特委朱昌偕等人及红五军于1932年2月设局所杀。

  这个事件影响非常不好,一是造成共产党言而无信的形象,二是把好不容易争取过来的武装力量推向国民党,袁、王部分旧部和族亲选择反共,才经营两年多的井冈山根据地脱离了共产党控制,直至1949年才由解放军剿匪解放。

  袁文才、王佐的被错杀加剧了井冈山根据地的动荡和分裂,对共产党革命事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图片

02

错综复杂的年代

  授课老师在讲习井冈山的历史中,经常讲到革命斗争年代的复杂性,很多东西似是而非,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比如井冈山革命,“枪杆里面出政权”、“党指挥枪”、“从农村包围城市”等等很多的观念与认知,都是在付出很多“血的教训”以后才形成的。

  但在共产党成立的初年,没有实践经验,很多东西都是来自于苏联的理论与经验,缺乏跟中国具体的情况结合,所以早年中国共产党容易犯的错误,基本都是“左倾”错误。

  当年的毛委员也常感无奈,他最怕“钦差大臣”满天飞。他自己曾经被“钦差”撤掉职务,还开除了党籍。后来又来了两个“娃娃”命令他,“立即向湘南发展”,还要毛委员随军指挥。毛委员在湘南的失败后跟上级党委的总结报告中就讲:“希望你们以后派人,不要派不懂事的学生娃子来。”

  错杀袁文才、王佐,井冈山的革命形势毁于一旦,毛委员对此也是扼腕叹息。虽然袁文才与王总也有绿林好汉的习性,但只有毛委员这种从群众中来、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有真正的发言权,才能够真正的理解不同革命时期主要的矛盾,才能够把握革命斗争的主要方向。

  很多人虽然有革命理想、有革命热情,但对于革命的认识多是来自于教科书的本本主义。对于袁王错杀事件,党内也总结了经验,包括:第一、必须深刻认识"左倾"错误的严重危害;第二 、必须正确对待党内斗争,区分不同性质矛盾;第三 、必须坚持调查研究,防止偏听偏信;第四 、必须加强革命队伍特别是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

  当年导致错杀事件的主要负责人朱昌偕等也是饱含革命热情,也并非大奸大恶之人。朱为了此事也自杀,一些人也为了革命而牺牲,他们跟袁、王一样,都同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在历史的大时代,站在个人的立场,很多东西没有对错,如果有,就是对于时代、对于人性的认知与判断有问题,而给革命运动带来损失。

  历史永远向前,一个政党可以自我纠正错误,哪怕付出血的教训,但只要它能够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又重新拥有话语权,它能够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够自我反省,它又伟大光荣正确。但对于一个个体,它付出的就是生命的全部。

  但中国共产党的“左倾”错误,一直给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带来极大的伤害。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也经常讲到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左倾”错误。他自己说:“我一生三次挨整,都是‘左’!”他提出要主要防止“左”。邓小平讲:“‘左’的东西长期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我们党。纵观我们党七十年的历史,‘左’,好像革命,实际是害死人。不解决‘左’的问题,就不能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他讲:“‘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

  总体而言,中国共产党的“左倾”具体体现在,一是急于求成,主观地夸大自身力量,轻视客观存在问题,导致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采取盲动的冒险的行动,而不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策略。

  二是在对待同盟军问题上实行关门主义,拒绝与其他党派与力量合作,从而削弱了革命与社会建设的力量和影响。

  三是在处理革命组织内部的问题时,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政策,破坏了团结,消耗了革命力量。

  总的来说,“左倾路线的错误在于它超越了客观的实际情况,试图通过不切实际的行动来实现目标,这不仅不能推动革命的进步,反而可能给革命事业带来严重的危害。

图片

03

时代永远向前

  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也进入改革开放的深水区阶段,在中美博弈及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窗口期,社会建设也到了不破不立的阶段,经济需要重构,社会需要重建。在缺少了全球化经济依赖、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与社会建设又要进入新的探索时期。这时候,左倾右倾不同的选项,又会深刻的影响中国未来历史的进程。

  按照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经验,主要是“左”的问题。当前,“左”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待民营经济的问题上,在对待更高层面的改革开放问题上。

  改革开放以后,对于国企、民企的功能实际已有定位。如果没有了民企,中国经济一定缺乏创新、缺乏国际竞争力,中国庞大人口的就业问题怎么解决,共同富裕社会怎么实现,这都是中小民营企业存在的社会基础。

  至于这些企业的税收问题、原罪问题都不是最重要的。就如井冈山时期的袁文才、王佐,他们参与革命也是有瑕疵的,但论他们对于革命的贡献,自然是瑕不掩瑜。哪怕是土客矛盾,也是人民内部的矛盾。一定相信共产党在进步、人民与社会也都在进步。

  并且,从改革开放的历史证明,中小民营企业,一直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一旦因为一些金融政策、税收政策以及其他的社会管理政策,使中小民营企业失去信心,中国改革开放的事业就会毁于一旦。

  道理很简单,总书记也经常讲到“民营企业是我们自己人”,国家也在制定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这是大的基调。但很多东西也存在信息的不对称,存在部门利益关系的冲突,以至于社会面的感受还是反反复复、晴朗不定的样子。

  很多民营企业也经常反映,中国很多监管政策,都过于严苛,包括劳动法规定的劳动时间、劳资关系等,环保法规定的环境标准,安全生产的监管标准,很多都超越中国的实际情况。加上中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差异巨大,所以执行起来就有个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处理的问题。在高标准与低执行之间存在一定的灰色空间。其中有好有坏,好的就是社会与企业层面可以按实际操作,不好方面就存在权力寻租空间与企业不规范的行为。

  中国的税收也一样,总体税负还是比较高,所以执行部分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调整。加上房地产年代,政府有大量的预算外收入,所以在税收执行当时也就相对放松。但如果按照今天的以数治税手段,征管面、征管力度就会大大提升,企业的实际税负就会加重,加上现在企业运营方面出现问题,企业就缺乏信心。当企业缺乏信心,最终的税收也会收取不到,这也是简单的道理。

  但很多政策的出台如果存在本位主义、本本主义,就会脱离实际情况,就会陷革命事业、社会建设于危机。

  当然,每个时代都有伟人,正如革命时期的毛委员,改革开放的邓小平,他们之所以能够治大国如烹小鲜,就是能够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才可以事半功倍,因势利导,发展革命事业、社会事业。

  笔者经常跟企业家们讲,历史总是向前的,时代发展也是向前的,左左右右也代表着一种探索,关键要看到它有没有一种自我调整的机制。一个社会、一种制度如果有它调整的机制,它就有自我修复的能力,它就存在发展的空间,社会才有真正的活力。

  关键是企业家不能把自己变成袁文才和王佐,一旦死掉,就成为历史。企业家也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不能总是为所欲为的“绿林好汉”思维模式,在历史的“左倾”阶段就会受到打击。企业规范才能符合企业现代管理的方向,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容。

图片

04

结语

  很多事物都并非非黑即白,智者的思考往往有很多的维度,理解灰度。时代在变化,不钻牛角尖,才有新路子。中国人修行有个简单的提法就是中庸,中庸并非平庸,而是庸常、平常,庸常之中,微芒不朽。

  不论个体与组织,需要对历史、社会与人民,心怀敬畏之心,它才能“知止而后有定”。企业必须有未来之心,才有新的气象面向未来。

  总而言之,为人民美好生活向往服务的、为生产力进步服务的,为社会进步服务的,为国家的繁荣发展服务的,不是为局部利益服务的,都是王道,都属于每个时代的未来。

  借用哲人的话,“悲观者永远正确, 乐观者永远前行”,我们跟着时代,向前!乐观者也是微芒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