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笔者对浙江非常感兴趣的研究内容是浙江的乡村振兴。总书记在浙江安吉,首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去年我去了安吉,深刻体会了一种新观念给现实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
浙江省早在2003年,就启动了“千万工程”,通过村庄整治、环境提升和生态建设,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工程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注重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通过点面结合、迭代升级的方式,经过20年的持续努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群众。浙江的“千万工程”不仅改善了农村的人居环境,还促进了乡村产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浙江省的一些乡村已经实现了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转变。
这次广东省委统战部长三角新阶联科技创新调研组到了浙江,首先到达位于平湖市曹桥街道马厩村的赛艇小镇。赛艇小镇的赛艇基地以“国际范、水乡韵、活力劲、田园风”为主题,包括水手度假村(民宿)、乡村嘉年华、水岸生活群、新潮文化园、田间闹学堂等,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赛艇小镇的设计非常有特色,既有乡村特色,又有现代风格,既融入自然,又进入文化历史,有淡淡乡愁,也有小小优雅。设计后的一些建筑物采用裸露的混凝土设计和较少的粉刷,让墙面与“自然”混为一体,好像从大地中自然生长出来一样。
平湖市还成立了赛艇产业新联会。新联会由曹桥街道马厩赛艇中心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成。我们调研组有个深刻感受,每个地方新阶联人士活跃的地区,都是经济比较活跃的地方。
当下,广东省也在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百千万工程”,旨在推动广东县域经济的振兴,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振兴乡村经济。比广东提早二十年的浙江“千万工程”,值得广东借鉴。
01
总体设计的理念
经过工业化洗礼的中国乡村,已经不是中国历史上农村的样貌。在国家工业化背景下所进行的中国乡村振兴,其实是一张白纸,它必须进行新的顶层设计。
浙江省农业厅的一位官员讲,广东乡村振兴的资金很多,他们非常羡慕。但为何广东的乡村样貌不如浙江发生变化之巨大。很多人反映,广东乡村振兴,改变最大的是村里党群服务中心的建筑物,非常气派。如果资金再多,就铺路修桥。路桥修好,就修修池塘、河道边的护栏、修村民广场,弄一些运动设施等等。
很多村民反映,村里都不怎么住人了,为何修这么多的基础设施,是不是浪费资源了。原因就是广东省的很多项目验收,需要看到资金投入在哪里,实际都是硬件投入的验收。
浙江的乡村振兴,首先就是顶层设计,所谓的“绍兴师爷”,浙江人做事,谋定而后动。我们调研的赛艇小镇,他们就聘请了来自上海的一家设计公司为他们提供总体设计服务。设计公司不仅在乡村规划、建筑设计、景观打造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体现了他们的专业能力,而且在服务供给上还能为所在村镇引进一些市场运营主体、配置市场资源。
2020年,上海嘉定举办“乡村振兴设计大赛”,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近60个设计团队、提交了近百份设计方案,为乡村振兴描绘了一幅幅美好蓝图。
浙江靠近上海,近水楼台先得月。很多设计公司不仅仅是设计服务,还提供了很多政策咨询的服务,比如厘定商业主体与村集体、村民的关系,充分调动市场主体与村民、村集体的主动性。挖掘政策空间,推动政策供给,使浙江的乡村振兴政策能够落地。
02
改革农村生产关系
广东乡村振兴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政策供给,就是开发乡村,缺乏用地指标。广东有一位参与乡村振兴的企业家讲,广东是制造业重镇,对制造业有偏好,乡村振兴项目缺乏用地指标。他说,让企业家投入没有任何产权、受政策限定的乡村振兴,企业家的权益得不到保障。他说,有一位企业家,跟村集体签订合作协议,投入一个多亿,打的是擦边球,村民一告发,上级部门一干预,企业的投资便血本无归。
我们有一家来自台湾的会员企业,引进台湾的一二三产融合模式,引进全世界的各种香料植物种植,提取植物精油,开发酒店体验。他们需要在大森林里面开发,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土地指标。企业家讲,为何浙江的莫干山可以,而广东不行。
我曾经引进一家乡村振兴的咨询机构到广东,他们发现,广东很多的村民与村集体想法并不一致。哪怕富裕地区,村民跟政府谈的都是钱,因为他们并不相信政府与村集体能够把事做好,但政府又信誓旦旦想把事给做了,村民拗不过政府,就谈钱,其他的漠不关心。
广东乡村振兴工作,必须发挥村民与村集体的主体性作用,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人”,没有发挥村民、村集体、乡贤的作用,乡村振兴就容易成为空中楼阁。
就如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生产承包责任制”一样,必须改革农村生产关系,生产力才能够得到解放。农村生产关系改革不到位,市场资源、资本、新的生产力、企业家及人才资源就进入不了农村,光靠农村留守的人员、视野有限的农村干部,乡村难以振兴。
03
让市场成为主体
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成就的基础,就是发展了市场经济,使企业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如果乡村的经营主体是农民或者政府,缺乏市场资源及要素的流动,农村经济就活跃不起来,效率一定低下。
我曾经调研过很多的扶贫项目,养鸡的、养猪的、养牛的,种植各种各样的经济植物,弄点光伏发电,最大的问题就是构想很好,但现实残酷:就是项目成本太高,卖不出去。鸡鸭还好,发动一些机构团购,我们经常在会员里面发动大家去买鸡买蛋,但牛就难以化整为零了。我曾经对接一个用牛肉的大户,商家讲,村里的牛肉比来自澳洲、美洲的牛肉都要贵 1/3 以上。
有些企业也捐钱给到乡村振兴,愿意出钱,但不愿意出力,就是认为乡村效率太低,不愿意付出精力。
我们会员企业里面也有从事制造业的,现在制造业竞争过于激烈,他们愿意投资乡村振兴,但就是资金进不去,乡村不是一个市场资源充分流动的市场,效率低。
他们认为,用市场化的经营方式、用工业化的技术手段,通过一定的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更加接近用户需求,广东的乡村振兴一定有发展空间。我们会员企业里面有很多都是给国外生产各种户外用品、旅行用品、健康保健、装配式建筑、光伏发电、低碳建筑、环保设备、LED 光源、智能自动化的企业,他们相信,借助广东工业化的基础,广东的农村现代化水平,可以大大提升。
浙江有一些康养旅居的乡村,就引入市场经营主体,由企业做总体规划,改善乡村环境、提供美容美化服务、设计主题内容、引进各种经营机构。村集体可以入股、村民可以参与经营民宿、饮食与管家等服务。
广东制造业资本过剩,如果能够通过改革农村生产关系,让市场主体进入农村、经营人才投入农村,相信广东的乡村振兴,大有作为。
04
需要历史的定力
笔者本身主要是从事产业研究、企业研究,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的会员有80%是专精特新企业,有5%是上市公司,有很多的隐形冠军企业;其中95%以上是制造业企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近年,之所以研究乡村振兴,笔者认为:一,通过农村现代化的建设,能够给制造业提供更加广泛的产品市场,工业可以为农业现代化服务。二,为退出制造业的企业家,寻找新的投资领域与发展空间。三,乡村振兴是经济发展内循环的重要组成,它可以破解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增加农村农民收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通过参与乡村振兴,企业可以参与国内经济内循环。
另一方面,建国以来,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国家通过农产品“剪刀差”来积累工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是工业化,忽略了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历史欠债太多。中国历史的农村是通过自然自治方式,中国农村管理与工业化、现代化社会的管理模式不同,要切换到农村现代管理模式,需要新的探索与沉淀。
浙江的“千万工程”从2003年开始,不断探索,反复实践,浙江同志讲,“乡村振兴”必须持之以恒,必须有历史的定力。
我理解的“历史的定力”,是农民的引导和农民信任的获得,都需要时间的沉淀。只有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中国的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才能够得以真正开始,没有农民的投身与参与的乡村振兴,就是无源之水。需要改革农村生产关系,让市场资源、人才与资金进入农村。
浙江非常重视国际先进发达国家的乡村振兴模式的研究与理论探索,同时思考了中国乡村振兴可以借鉴的模式与经验做法,并根据浙江经济发展水平与地理区位情况,提出浙江省乡村振兴的政策与实施路径。浙江省非常重视日本乡村振兴的探索,认为日本的“一村一品”意味着日本的乡村振兴也是不具规模效应,没有规模就只能深度挖掘。农业本身生产效率低下,靠一个产业解决不了农村与农业发展问题,所以不仅是“三产融合”,而是六次产业。
在此基础上,对浙江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做出归类、总结与分类指导,包括现代种养业、乡村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乡村新型服务业、乡村信息产业等等,非常详尽,又非常有指导意义。
浙江同志介绍,浙江乡村振兴的经验,正是通过推动建立新型城乡合伙人运营模式,以运营商为主体,以村集体与村民为主人,以专家团队当“师爷”,政府只当“店小二”。
与广东乡村振兴政府当主角,大资金、大投入的方式不同,浙江更加侧重以市场为主体,注重政策的梳理与有机供给,重视总体的规划与内容的提升。浙江同志讲,政府不要占位,不要越位,但不能缺位。
广东虽然为乡村振兴投入大量的资金,但如果资金没有投好,资源没有配置好,反而事倍功半,还损害了村民与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信心。
参与乡村振兴的广东企业家讲,广东以前是改革开放,思想开放,可以先行先试,但现在广东的做法非常保守,在乡村政策的供给方面,他认为广东在全国,都是落后的。他说,莫干山的民宿模式,在广东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森林里怎么可能有用地指标供给?笔者问,浙江怎么办,他说浙江通过设立“试点”,探索各种用地的供给办法。
主要是“宅基地+”流转形式和“点状供地”政策,解决乡村振兴的用地问题。“宅基地+”流转形式主要是在依托农民的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的基础上,搭配集体建设用地、林地等各类资产进行流转。这种方式允许民宿项目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利用农民的闲置宅基地和农房进行建设和经营。
“点状供地”政策则是将项目用地区分为永久性建设用地和生态保留用地,根据项目的实际需要,点状报批建设用地,其他区域仍可作为农用地、林地、生态用地等用途使用。这种方式可以灵活满足民宿项目的用地需求,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农民利益。
浙江正是通过“点状供地”的方式,提供了新增建设用地,并充分利用了宅基地和租赁农房进行改造。同时,项目内的山林等自然资源也通过流转方式获得,从而节约了用地指标,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不破不立,不改革,新的生产力到达不了乡村,不改革,没有未来。广东的“百千万工程”,具有它的历史意义,但它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业。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发展问题,而是复杂的社会改造工程。任重道远,必须有历史定力,需要顶层设计,需要改革社会生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