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今年有三忙,一是忙于拜访因为疫情管控疏离了的客户,二是寻找新的出路,三是建立新的技术系统。他们都在寻找未来。
01 建立新技术系统 整个社会都忙,都在寻找新的发展方向。他们找到了吗? 会员企业广州汉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汉源公司”)给了很好的回答。在解决“卡脖子”问题的背景下,客户现在要求提供整体服务与解决方案而非固定产品,是技术系统而非产品。这对一家产品公司来说可能是一个机会,从产品到应用场景的配套服务,企业所要关注的是用户不断变化的新需求。 今年汉源公司最忙碌的就是建立服务客户的技术平台,公司董事长陈明汉讲,一旦汉源的微电子封装技术平台形成,就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实验室,成为微电子焊接领域的知识与技术平台,所提供的不仅仅是半导体焊接市场的技术,还是军工、机电、汽车等等新领域的全景应用。 遗憾的是,并非所有的寻找都能很快有答案。今年大家可能付出比以往更多的努力,但并没有收到相应的效益。毕竟,很多的忙碌与付出,其收获不是在今天,而是在未来,制造业走进一个长期主义的时代。 未来是什么?未知,不确定性。我们企业家所有的努力与付出,就是为未知与不确定性注入一丝意义。只有坚定探索,才可以走进未来。 02 产业与政策体系存在错位 在中美贸易摩擦与外资撤离中国、美企去中国供应链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海外订单锐减。国企承担了国内投资拉动的主力,但国企供应链对民企并不友好,应收账款拖欠严重,民企对参与国企供应链信心不足,也缺乏相应的对接机会。 国内大市场的建设,其法律、信用、系统的支撑有待进一步完善,效果仍待观察。因而,中小企业对于国际市场的倚重仍然凸显,这也是企业热衷出海的主因。 当出口拉动的马车跑不动,投资与消费市场就被寄予厚望。我们所接触得到的微观政府,它们对于未来也是未知的。于是,它们把大量资源投入到其所熟悉的领域,还是用投资拉动的方式振兴经济。基础设施的投入、固定资产的建设、招商引资的方式,依旧属于传统发展经济的招数,所谓的逆周期调节方式边际效应会递减,很多的投资也会形成低效资产。 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需要慎之又慎。就如我们的会员企业博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把资金投入到企业的智能制造与数字化改造,直接形成产能与竞争力。投资周期会大大缩短,企业的精力也不会在繁琐的立项、报建与验收中消耗殆尽。 我们要清楚自己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生存环境。就是美国不带我们玩,国企尚起不了带头大哥的作用,像华为这样的企业凤毛麟角。微观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手段还是偏传统,其推动经济发展的政策效用也在递减。 03 振兴经济的方向是消费市场 中国经济是否持续发展的重点是消费市场的打造,而消费市场的打造重点是居民的收入水平及消费偏好。中国习惯用GDP或人均GDP衡量经济发展程度,但在美国,居民的就业率是政府工作关注的重点,就业率代表的就是居民收入和购买力。美国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非常直接粗暴,就是来自大企业的订单,特别是来自国会拨款的订单必须是50%以上落到中小企业上,因为中小企业代表的就是就业。所以为什么疫情时候,美国政府直接补贴小企业,补贴居民,就是形成购买力。 我们企业的发展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窗口期,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外销不畅,内需市场改革尚未到位,政策设计及操作还跟不上局势发展。 中小企业发展就是要订单,一方面是通过自身竞争力获得订单,另一方面要通过政策设计获得订单。同时,我们也要适应新消费市场的变化。 新消费有一些特点,新能源、新生活、新品牌与新营销。需要关注年轻人新的生活方式,需要关注网络新品牌的崛起。对应“价格力”的办法就是精益管理与智能制造。 政府如何重新设计政策体系很是关键,供给侧高质量发展政策重要,但消费侧的政策梳理也重要。共同富裕社会的打造需要政策支撑,如何提高国民收入,如何保障民营企业权益,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一个政策体系,需要整体的政策设计,而不是一个部门一个方案。 需要落实政府、公营事业、国有企业采购清单向中小企业倾斜的法令与政策。需要落实对应收账款进行全面的梳理。但把企业发展的问题交给政府、国企,那也是靠天吃饭,它需要时间去消化,需要危机的倒逼。就担心很多中小企业会倒在冰冷的冬天,春天也会春寒料峭。幸亏我们大家都在中国的南方。 04 关注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的会员企业大部分是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都非常有竞争力。但技术竞争力仅是企业竞争力的其中一方面,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仍然需要得到全面的提升。企业经营管理必不可缺,企业管理水平、数字化水平、智能制造水平都需要提升。未来的企业,只有数字化的企业。 有条件的企业需要关注产业发展,为产业发展赋能。汕头市高德斯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打造智能化玩具积木标准工厂,为产业集群赋能,提升了整个产业的竞争力水平。 通过数字化、标准化协同供应链,会大大提升产业效率。只有提高产业效率、提高产业的价值链,推动产业整体水平提升,企业的效率才能够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才会显现。 05 国际化是企业的重要使命 国际化的本质不是避开贸易摩擦,而是重新配置国际资源。必须有新的商业格局与系统设计,包括国际市场资源、人才资源、政策资源与自然资源。 中国企业国际化一个非常艰苦的地方是,不像美国、日本这些海洋文明的国家,我们的企业“出海”缺乏国家政治与经济力量的背书与支撑,主要靠个体努力去撑开一片天地,所以我们总要去依附国外的势力。幸亏中国文化海纳百川,哪怕再是艰难困苦,我们总能够撑起一片属于中国人的天地。 会员企业万信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日铃,今年初第一次去印尼看自己疫情时投资的箱包工厂后,觉得印尼发展空间更大,于是决定二度追加投资,把目光瞄向中印尼的“两国双园”项目。他拿下了印尼巴塘工业园的200公顷土地,成立了“巴塘—万信达产业园”,如今园区招商、企业入驻进行得如火如荼。 06 风起AI 今年促进会的年会主题是“风起AI,智创未来”,关于AI与制造业发展、与服务企业的探讨在促进会及其课程中不绝于耳。未来时代,就是数字文明时代。把未来交给未知,不是躺平,而是勇气、探索与拥抱。 拥抱经济不确定性,用更大的信念去期待国家的改变,用我们自己的努力去创造新的发展空间与架构新的发展格局。 机会都是给予有准备的企业家,给予正能量的企业家,给予向前看的企业家。企业家是太平盛世的既得利益者,就应该为国家与世界的太平盛世付出更多的努力。企业家是永远的社会发展建设者、创新者,企业家永不抱怨! 只有社会的建设者,才会得到时代正能量对于他们的加持!极目未来,未知应该可以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