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而言,言而的确,中国经济发展到了新的阶段,确实需要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特别是观念的变革,才能完成对于新经济观念的确立。否则不能建立新经济的价值认知与内容,经济发展的现代化不可能实现。
而在现实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很多观念,仍然停留在过去的年代,确实阻碍着社会的发展。
的确而言,言而的确,中国经济发展到了新的阶段,确实需要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特别是观念的变革,才能完成对于新经济观念的确立。否则不能建立新经济的价值认知与内容,经济发展的现代化不可能实现。
而在现实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很多观念,仍然停留在过去的年代,确实阻碍着社会的发展。
01 房地产与投资的观念 虽然随着国家的调控,房地产的发展也到了尾声,但房地产投资拉动的手段,通过卖地增加财政收入的方式,把土地作为经济发展杠杆的方式,却还无处不在。 特别是近几年风头正盛的工业地产发展,它虽跟房地产有所不同,但本质上还是以土地与资本为杠杆的发展方式,虽然政府与国企操作起来特别的驾轻就熟。现在也不用民企插足了,政府、国企与银行三位一体,特别丝滑,但其危害不轻。 它虽然短期增加投资,增加GDP,但长期会掏空政府与国企的流动性,增加政府与国企的资产不良率。有拔苗助长、饮鸩止渴之嫌,要引起高度的警惕。 工业地产在投资上,在银行融资上不属于房地产,属于产业融资。但它仍然可以参照房地产的现金收益估值来看它的风险。比如房价1000万年化3%的租金收益应该是30万,但实际上它的租金收益如果只有10万,房子按收益法估值计算价值也仅是原有价值的三分之一。现在国企盖了很多物业,如果租金连利息都覆盖不了,政府与国企所持物业,一定是不良资产。 以前购房,主要不是看租金收益,是看房价增长。而今房价不涨了,如果看现金收益,高房价的前提就不复存在。 关键土地并非经济发展中的高级要素,而仅是基本要素。迈克尔·波特在其钻石模型的分析中,经济发展中的资源要素分成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两大类,前者包括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人口等等,后者包括通讯基础设施、复杂和熟练劳动力、科研设施以及专门技术知识等等。 显而易见的是,如果光在土地看竞争力,深圳如何能够成为中国最有创新活力的城市。 02 增量经济的观念 疫情以后,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增大,很多地方政府不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我们一个协会,每年都有很多的政府部门来我们这里招商引资,但其成果却是微乎其微。 中国制造以前处于经济全球化价值链的中低端,是中国制造供应全球市场。如今中美经济博弈,很多企业需要将产能外迁,否则接不到订单。毕竟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存量或缩量时代,它需要等到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才能托起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增量。 招商引资的关键不是土地、劳动力成本,而是市场。市场主要是本地的消费能力、产业配套的机会以及其他的订单机会等等。 中国已经进入存量经济的发展阶段,政府的政策需要调整。就如韩国日本,如果仅依靠本国市场,它们还能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吗? 存量经济有存量的做法,可是我们国家的政策头寸,基本还是在增量经济的模式上,没有调整过来。包括招商引资的政策、技术改造的政策、土地的政策。 中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非常重要,对于大政府投资拉动政府可以,但对于建设消费大市场,好像整个社会观念和发展方式,很难转变过来。 03 硬件的观念 我最近参加上海工博会,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是中国工业开始变软。制造业变软才有竞争力,软件驱动硬件才是工业的未来。 本来我觉得广东是制造业大省,为什么国家的工业博览会不放在广东,广州与深圳的展览条件都不错。 制造业发展,关键还是看软件,是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制造业的供给能力。而作为创新城市的深圳,还为因为缺乏土地供给而造成制造业外迁而后悔,拼命的推动工业上楼。广州还在努力打造现代都市工业。 关键还是观念。我们一个会员企业,是应上海新材料协会的邀请而参加上海工博会的。企业家说,上海政府给上海新材料协会投资了一个公共的研发中心,对他们企业的吸引力很大,所以他们企业也考虑是否把研发中心,部分搬迁到上海。 硬件很具象,看得到东西,可以吸引眼球。所以城市投资高楼大厦大家都愿意,可投资下水道、管网大家就不见得愿意。所以,国内很多现代化的城市,就在一场洪水中给淹没了。 软实力,才是一个国家的真正竞争力。看不见的东西,文化、观念、环境、法制、信用、公信力、公共品的成本…… 04 GDP的发展观念 政府GDP的观念也应该时过境迁,政府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宏观与环境,而非直接下场。 有为政府不是直接拉动经济,而是拉动要素增长。在增量经济年代,拉动经济发展可以通过基础要素的供给,土地、劳动力、基础设施等等。存量经济,或高质量经济发展年代,就要靠高级要素,比如教育投资,提高人口的普通技能和知识水平,投资科研机构的研发,提高城市的通讯能力等等。日本与以色列就是这么做的。 但高级要素的发展是日积月累的结果,不可能建多少高楼、多少铁路公路这么简单,政绩属于后辈,属于前人种树,后人乘凉。GDP政府不愿意为长期收益去做投入。 政府以后的功能,主要还是管理社会、服务民众、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为人民服务、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是政府的主要工作。经济发展主要交给企业,交给市场。 政府未来的收入,不是经济的增量收入,而是经济的存量收入,类似财产税。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事权与财权匹配。一个地方人口少,经济不活跃,社会不活跃,公务员规模就应该减少。 评价政府政绩的,就是居民的满意度。 经济放缓,但老百姓安居乐业,也可以适当躺平,并没有什么不好。我觉得这才是共同富裕社会的根本。 05 结语 没有观念的转变,就没有社会的转型、经济的转型。 没有观念的现代化,就没有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