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岭南商道

行者视角 | 企业国际化新格局

2023-09-10 来源:本网
分享:

  周末,乘坐着南航的空客大飞机,我们三十几号人飞往吉隆坡,开启了为期一周的由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组织的“一带一路”之拓局东盟商务考察之旅。

图片

01

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新变化

  今年春节过后,随着疫情解封,我们的很多会员企业纷纷走向国外,参加各种展览、拜访客户,以至于广州飞往全世界的机票,曾经一票难求。

  三月份时候,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组织了一次活动:“拼世界地图”,邀请了很多出访回来的企业家,交流海外信息。

  我们马上得到一个强烈的信息,就是欧美希望在供应链上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一位会员企业家反映,两三年前,他们的采购商就要求他们到海外发展,否则就会陆续减少他们的采购订单。企业家讲,他们的采购商超过80%的供应链在中国,认为不安全。

  很多企业讲,不要说西方市场经济就是自由经济。其实,这些国家也挺政治化的。这几年,很多企业都收到这样的要求与提醒,于是乎,从越南、泰国,到整个东盟,再到墨西哥、非洲,开始了新一轮的中国企业国际化。

  中美贸易摩擦以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实际上并非严格意义的经营国际化,而是贸易国际化,或生产国际化,以贸易与贴牌为主。不管是OEM还是ODM,它的动力主要还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中美贸易摩擦以后,我们的会员企业就开始在越南、泰国设立工厂。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也曾经在疫情前两次组团赴越南考察,深刻地感受到越南也有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蓬勃发展的状态。

  我们促进会的陈日铃会长,到了印尼雅加达以后,看到如火如荼的印尼三宝垄码头工业园基地,感觉时空穿越了,回到了四十年前的蛇口,“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他说,他热血沸腾,他变年轻了。

  这轮企业出海分三个阶段,一是因贸易摩擦避关税而出海,以投资越南、泰国为主,这是从疫情前开始的。二是企业出海以后,发现海外有市场新空间,主要是转移中国产能,投资与拓展东南亚、非洲市场。三是企业资源配置国际化,它已经与中美贸易摩擦没有关系,而是按照一个国际化公司的思考,通过配置资源,系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图片

02

企业家们如是说

  参加我们这次考察的企业家们,对于这次考察,他们也有不同维度的思考。

  一是已经在越南与泰国设立了工厂,以前就只有一个功能,就是避关税,主要就是生产功能,跟原来的国际化贸易结构一样,本质上没变化。这次跟随促进会到印马,主要是考虑很多中国的供应链也陆续到东南亚发展,思考东南亚以后会不会也成为一个供应链一体化的市场,希望进一步拓展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功能。

  二是疫情前没有在东南亚布局,但看到竞争对手在东南亚提前布局发展,获得了订单与利润,觉得必须思考企业的国际化计划。有一位企业家讲,几年前促进会组团赴越南时候,他们企业以内销为主,以为中美贸易摩擦跟他们关系不大,所以没有前来。但他们有一个同行,布局东南亚发展,获得了更多的订单与毛利率。他说,对手过去两三年所获得的利润,是过去国内市场十年的利润。企业家讲,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参与一个新兴市场的发展,但他的竞争对手去了,就获得了新的维度,可以对你竞争构成新的威胁。

  三是市场完全在国内,比如供配电服务企业。企业老板说,他们服务的企业,都跑到东南亚发展了,他们也要跟着过来,继续服务大家。其实,我们促进会会员,本来就是一个供应链生态,考察团的几十个企业家,也有不少相互配套生意的。

  最后一类企业,完全就是考察。他们要给企业找到新的战略,在思考企业发展新的维度。有一位企业家讲,哪怕就在国内发展,你也必须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了解国际市场发展的趋势。他们更多的思考,是如何建立企业的品牌,不管是国内品牌,还是国际品牌。

  我在读研的时候,辅导老师有一个课题,就是中小企业“天生国际化”研究。当时我还不大明白,研究企业的“天生国际化”有什么意义。

  我现在才明白,国际化有不同的层次与内涵。贸易可以是国际化,贴牌制造可以是国际化。其实真正的国际化,是经营的国际化,是思维的国际化。

  我认为“天生国际化”,就是从企业出生的第一天,企业的思维就是国际化。

  前几年,在我们促进会承办的“创客广东”,就有一个创业项目,创业者在英国留学,有技术的、有经营的组成一个团队,做一个医院药房的智能管理系统。它们是在泰国实施了以后,希望回到国内发展。创业家说,国内医院市场水太深,一般不会支持创业公司项目,但国内市场大,有基础了再回国内发展。

  2007年在印尼雅加达成立的极兔快递公司,创始人早年就在东莞的步步高公司。极兔也是从国外到国内的发展路径,2022年极兔在东南亚的市占率为22.5%,成为东南亚第一大快递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后发展也很快,中国的市占率也马上达到10.9%,为中国第六大快递公司,2022年,总营收达到72.67亿美元。

  刚到吉隆坡的第一天晚餐聚会,有一位企业家看到中国餐厅的装配,看到空调是韩国的,灯饰是哪里的。他说,这些品牌曾经在中国出现过,现在随着中国制造的崛起,这些品牌已经在中国销声匿迹了。他说,今天这里有他们的市场,明天就有我们发展的机会。

  企业家们认为,相对于几百年前中国人的下南洋,那是不堪回首的往事。而今,中国企业有技术、有管理、有资金,没有理由不能完成一个伟大的中国企业国际化壮举,只有这样,才能够成就中国真正的盛世。

图片

03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软肋

  一是民营企业国际化缺乏国家战略引领。虽然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国际化战略设计,国家的不同部门,对于民营中小企业的国际化,也缺乏统一的认识。

  对外商务部门会比较支持企业的国际化,但产业部门认为国际化会导致本地投资减少,减缓本地经济发展速度,外汇管理部门担心国家外汇流失,等等。

  而日本通过国家与国家贷款方式,让受惠国家支持日资在所在国家的发展。比如日资在受惠国的融资、所在国家居民购买日本产品的融资等等。印尼购买日本汽车,首付5%,而购买中国汽车,首付要20%以上。

  相对而言,日本、韩国因为本国市场小,所以他们企业的国际化就是国策。虽然有日本在“广场协议”后失去三十年之说,但日本的国际化势力不容忽视。那是另一个日本,化整为零,藏汇于民,藏GDP与竞争力于海外的日本。日本多年采取负利率与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正是利好于日本制造的发展。

  日本制造与国际化,才是日本经济的顶层设计,让它避开了与美国资本正面对撼的惨烈。

  二是民营企业国际化缺乏服务。香港有贸易发展局,它不是政府机构,应该属于半民间的机构。主要是服务香港企业的国际化,在全球有46个商业中心,6个双边贸易协会,为会员海外拓展提供展览、情报、咨询服务,服务会员超过一万家。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简称JETRO,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日本贸易振兴会”。在曾经的与欧美各国发生经济磨擦时,推动“促进进口”,再到“开展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与研究”,极力促进日本与海外之间的贸易与投资,在56个国家设74个办事处。

  西方发达国家正是通过各种民间机构、慈善组织协助它们的企业打开国际市场,提供国际服务,设计国家的对外经济政策。而我们国家的民间社会组织,力量既薄弱、又分散,国家机构又很难对走出去的企业提供系统性的服务。

  我们的会员企业反映,他们接触了大量的日本、韩国,甚至中国台湾商协会,都很抱团,而大陆的社团,普遍粘性不足,服务不到位。

  在东南亚,曾经一段时间,中国产的摩托车因为性价比高,几乎占领市场。但好日子不长,很多企业开始内卷,假冒伪劣出现。日本车相当于一万多人民币,中国刚开始六千多,利润很好。但卷着卷着,三千多就是假冒伪劣。中国的行业组织没有发挥起协调的作用。

  这次促进会组团出海,也是一种尝试。此前,我们还组织了“广东省企业家国际化经营管理高级研修班”——第一期“拓局东盟”专题培训,就是希望协助企业建立一个中国企业国际化架构。

  我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软实力非常重要。软实力包括国家政策系统的支持、社会的服务、现代服务业的供给等。中国大陆的社会权力集中在政府,社会力量发展不足,社会组织的公信力不足,难以形成影响力作用于社会。

  对于中国企业未来的国际化,一同走出去的不应该仅是制造业,金融业、各种服务业也必须走出去,社会组织也必须走出去。美国之所以在全世界有话语权,不是其制造业,而是其为制造业提供服务的金融资本、现代服务业、社会组织力量都走出去。

  三是缺乏现代商业文明的支撑。虽然几十年的改革开放,让国内企业在技术创新、企业管理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国内传统的商业文化比较缺乏工业文明中的长期主义、科学理性、精益求精思想,缺乏现代商业文化的底层伦理。

  不少企业的对外投资,缺少企业文化支撑,以至于去迎合落后商业文化国家的一些非法诉求,不能给这些国家带来更加先进的商业文明,这将会给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带来商誉损失与巨大的不确定影响。

  虽然我们有不少企业,也会善待员工,也讲诚信,但它们的文化底层却是五花八门。

  总而言之,是中国本身的现代化化历程,需要一次新的商业文明进程,它是对于中国农业社会中依附权力的商业文化、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垄断设定的一种全新迭代。

图片

04

结语

  企业全球化的本质,不是投资与商业本身,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化融合。它通过文化、资源的融合,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价值、新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而非掠夺。

  商业是美好的,直至今日,我还找寻不到一种比商业与市场配置资源更高效率的方式。

  商业是美好,通过商业,增加国家与国家间人民的沟通与理解,增加世界的团结与稳定。

  但任何事物,一旦固化,就会产生异化,一旦商业沦为服务资本、官僚与政治的工具,而非服务社会大众,那商业形态就会没落。

  企业国际化的使命,是扩展我们服务社会的范围,惠及人类,塑造人类新商业文明,再顺便获取我们应有的利润。这应当是中国企业家精神的一个内涵与追求。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