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岭南商道

行者视角丨汕头高德斯产业实践的中观思考

2023-02-12 来源:本网
分享:

  近期,我考察了位于汕头澄海的汕头市高德斯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印象深刻。

  其实我跟企业创始人杜克宏早在广州认识。他在广州主要是从事贸易的,经营范围也挺广。但为何返乡创办了属于玩具行业的汕头高德斯公司,汕头澄海的玩具产业不是今不如昔了,他创办的高德斯能够给澄海玩具产业发展带来什么?

图片

01

高德斯与澄海玩具

  据统计,汕头有超过16000多家玩具生产企业及作坊,超过70%的产品出口海外。虽然澄海玩具产业集群声名远扬,甚至被誉为“全世界最大的塑料玩具生产基地”。但实际上澄海的玩具产品却主要以“对外观设计进行简单微创新”,甚至“多元素随机混合山寨杂糅”的低端性价比产品为主。

  汕头澄海玩具产业集群成长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由于潮汕地区有精耕细作及家庭作坊的生产传统,加上地理位置更接近香港广州,更便于产品出口,于是逐步代替了生产低端外贸玩具的福建安海。

  以超低成本、超低价格的接单成为了澄海玩具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虽然低端山寨性价比的模式的确帮助澄海抢占了海外低端市场,但也给澄海贴上了低端制造的标签。

  我曾跟澄海玩具一家龙头企业创始人交流过,为何企业上市了其名称却变成文化公司,而非玩具公司。创始人讲,在中国,玩具生意很难做。我当时非常不理解,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人口,为何生意难做?他认为玩具山寨企业多、知识产权保护难。

  跟很多出现退化现象的产业集群一样,澄海产业集群的供应链优势逐步覆盖不了土地与劳动力上涨的成本,如果不能在品牌、创新、文化、智能等方面提高产品附加值,反而在山寨、家庭作坊、用料等方面降低成本下功夫,总有它的极限。

  东莞的玩具产业,从给世界品牌代工开始,就成为高端玩具出口重镇。但近些年,东莞综合生产成本也不断上涨,东莞玩具产业也逐步向外转移。但为何东莞的玩具业可以转移到粤北、省外,甚至国外,为何转移不到澄海。东莞玩具的一位老板讲,澄海玩具产品质量难于把控、工人难于管理。

  其核心原因就是路径依赖,低端制造已经深深嵌入传统玩具产业及供应链的基因中,低端生产和配套无法匹配品牌化运营所需的高品质要求。

  汕头市高德斯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2017年,其创始人杜克宏认为澄海对于塑料行业有深刻的理解力,澄海玩具高端化、品牌化、规模化、数字化是产业升级必由之路,这是他“玩具外行人”的新机会。

  高德斯公司从事的是“精密制造”玩具的规模化生产。高德斯公司的切入点是“塑料积木”玩具制造,它的理由有三:一,积木玩具生产可以标准化、规模化,因此可以实现生产自动化。二,积木玩具给高端的品牌商供货,附加值高,必须采用精密制造。三,汕头本地有积木玩具的龙头企业,高德斯公司通过产业分工可以降低合作公司的投入成本及生产成本。

  为此高德斯公司购置了一大批国际一线品牌的注塑机及国内顶级的模具制造装备,打造了全智能化的生产系统与智能仓库,开发了基于积木搭建的设计软件及版权共享系统。

  目前,高德斯公司高速精密自动化的生产系统每年生产积木零件超过100亿颗,并由机器人分拣进入智能仓库。很多企业由于采取跟高德斯合作,有更多的精力用于拓展市场、开发产品与发展知识产权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有一家与高德斯合作的积木玩具企业负责人讲:“我们将高精密配件的生产交给专注生产的企业,把自己的重心放在品牌的研发和销售上,这是一个双赢的选择。”2022年该企业累计营业收入比2021年增长了102%。高德斯的第一个战略合作伙伴,主要从事积木玩具的设计研发和运营销售,已经拥有故宫、中国航天、山东舰等20多个“国字号”的正版IP授权。

  我询问杜总,在汕头采用这种生产模式,如果有效果了,不担心都模仿吗?杜总的回答是模仿肯定被模仿,但画虎画皮难画骨。他说,投入几个亿,一些上市公司都可以投入,那他们为何以前不投,而要模仿高德斯的商业模式,说明他们并不理解产业化的生产模式,更多还是从生意角度去理解高德斯。高德斯最难模仿的是它们的产业化、工业化思维。产业化思维需要分工与协作,而非做生意的思维,看到你赚到钱了也跟着做。

  他说,他的工人基本都是来自珠三角、受过产业熏陶的工人,企业的管理思想也是珠三角企业的管理思想,包括管理机制。

  珠三角的工人为何愿意来到汕头?他回答工资收入差不多,但有发展新空间;汕头的生活成本比珠三角低,员工实际收入高;最后是汕头的食堂出品好。工人能否本地化?杜总说,高德斯跟汕头的技术学校合作,采取双元制教育方式,培养潮汕学生。他说,学生没有太多的习气,才能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

  我继续问,这些做法其他企业也可以学习。杜总大气地说,他回家创业的目的就是提升澄海产业的竞争力,发展高端化、附加值高的精密塑料与玩具产业,何况高德斯已经拥有了先发的优势。杜总还给我看了他给珠三角企业代工的小电机壳塑料件,以后澄海有可能向精密塑料制造发展。

图片

02

高德斯模式的中观思考

  广东制造业创新中心的产业专家饶展非常肯定高德斯的发展模式,他认为:产业发展第一个层面,要想清楚蓝海生态位,第二个层面是提供先进生产力,第三个层面是生态制度的设计。

  高德斯公司的发展模式,就是企业家创蓝海的发展模式,企业家需要升维,走稳产业家之路。

  其一,所谓蓝海生态位,创蓝海,而不是找蓝海,蓝海是活的,不是死的;找得到的是赛道,玩得转的才是蓝海。高德斯公司以高端塑料积木精密生产为切入点,逐步承接珠三角精密制造的产业转移。

  其二,需要提供更为先进的生产力,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新装备、新设计、新控制、新工匠及IE精益、xBOM。高德斯公司正是通过构建其精密模具、公模库、配置化设计平台、大规模库存生产、自研装备等等,颠覆了澄海玩具传统的生产模式,给澄海塑料行业带来了全新的生产力与产业竞争力。

  其三,生态制度设计,高德斯公司通过交叉深调研、阶级分析、地缘分析与矛盾建模,发展了新锐的品牌命运共同体、全面的合伙人联邦机制、知识产权自查、精密制造工厂矩阵裂变。

  饶展是中观经济学的专家,对数字经济也有很多洞见。饶展认为中观经济学对于经济现象的研究和解释的意义在于:围绕经济增长和创新,先重塑产业模型和寻找商业模式,后再进行技术赋能与服务配套。先以某一部门、某一集团或某一地区的经济活动及其经济结构为研究对象,再强化其产业全局性和内在逻辑的分析与研究。

  其本质上是一种内嵌验证过程的归纳研究方法,即以理论为产品,以案例为实验,结合学术积累和具体问题构建针对性的落地实施框架。

  通过高德斯的案例,中观分析就可以基于事实来构建新认知,提炼出一系列判断,点连成线,线连成面,整体考量宏观、中观、微观的内在系统关系和矛盾发展,最终形成对产业全局的新认知,使产业发展新形态、新模式更容易达成共识。

  当然,高德斯的发展也是在不断迭代中,其中有来自于企业家的思考和探索,但对于产业集群的发展,一个企业的探索是远远不足的。它必须在实践的过程,对理论进行迭代,研究复杂且动态变化的产业问题,分析一个实践案例被用于产业集群发展探索的来源、传导路径、表现特点、风险与化解方法等,以及高度竞争性的行业中为何能出现合作、合作如何持续等问题的体系化建构。其目标就是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与效率的提升。 

  数字经济当然是中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有一定数字化实践的高德斯还不属于数字经济的范畴,但对于澄海产业集群的发展,数字经济对产业的重塑才是根本。数字经济是系统工程,至少涉及工业、经济、数字三个子系统工程,但归根结底,数字经济是经济问题。饶展将其归纳为十二个字:“经济为本、工业为基、数字赋能。”

图片

03

高德斯给产业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最近我们正准备在省工信厅的支持下,联合建立一个基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数字经济发展企业案例库。

  饶展认为,把方法论梳理清楚了,才能找到促进产业发展的路径。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发展是增量时代,那么企业家,就是快进快出,不停地去摸着石头过河。一旦找到主业,扩展产品线,拉通上下游做大做强。但现在是存量时代,到处都是红海,原来的玩法就过时了。

  现在存量时代,要创蓝海,不仅要找赛道,而且要找到有效的切入点,还能玩得转,才是蓝海。增量时代可以探索,慢慢构建护城河。而如今的存量时代,一开始就没有时间和空间去构建护城河。所以一开始要想清楚,这就是一个深度多维的思考。

  问题是中国社会一提经济发展,基本上还是增量思维,大招商、大项目、大平台。我曾经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意见,就是对新兴产业的发展有规划,但对广东传统产业的发展缺少调研与建议。不知道一个地方经济的过去,你怎么去规划它的未来。还有,全中国都强调发展新兴产业,那把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放在长三角,岂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如果我们的专家缺乏微观的观察与研究,就很难产生中观经济、产业集群发展的洞见。与其让很多的专家抄来抄去,低水平反复研究,浪费政府的研究基金,不如把问题交给ChatGPT系统,它可能更加的全面。

  高德斯的探索对于广东产业集群发展的作用微乎其微,但是它却以非常生动的故事,告知我们产业集群的升级是有路径的,有方法的。但高德斯毕竟是一个企业的探索,对于一个产业的发展,除了高德斯所能供给的,它还必须发展什么样的生产要素,以促进产业的全面、全局性发展呢,这就不是高德斯所能回答的,而是中观经济研究、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地方政府所要回答的。

  几年前,我邀请过原北京大学著名的产业集群研究专家王辑慈来广州上课,王老师就对澄海玩具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出批评,她认为,在产业规划方面,政府就应该是有为政府。她说浙江政府在产业研究、产业规划、产业发展引导、产业分工与协作做得出色。

  这几年,除了饶展,促进会的平台还聚集了很多宏观研究的专家、微观落地操作的专家、金融与投资的专家和数字化专家。我的研究主要还是企业的微观发展,但由于我们经常沟通,交叉调研,于是乎,我们产生了某种洞见,我们希望打造一个促进产业发展的服务中间体,为产业发展供给高级要素,为产业赋能。一是服务于地方产业集群,二是服务于上市企业,三是服务于新型的平台型企业。

  我最近去了上海,跟一些龙头企业讲,来广东发展,我的说法是广东有巨大的产业整合机会。最近中科科创把两个项目引进南海,就是数字化平台为传统产业赋能。我们最近也是加快对于广东发展电机产业、泛家居产业的研究及要素整合,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全新的产业玩法。

  未来的招商引资,不是把土地作为核心要素,而是把数字经济、工业设计与品牌、研发、工业控制、标准化、管理等等的要素做一个新的组合,以规模经济为新的抓手,重构业态。

  高德斯的案例告知我们,产业转型,要找到突破口,需要有理论研究支撑。否则,都是瞎忙。

图片

04

结语

  中国的产业确实进入一个大整合的窗口期,目前通过引进新要素,重新配置产业资源,激活传统大产业,就是广东制造的重大机会。

  (本文很多观点来自于与饶展的沟通,配图也是饶展提供,感谢饶展!我们将会发现与引进更多的产业资源,服务广东产业集群发展,打造基于社会发现的产业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