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跟促进会同事聊天,我借用丹蕨先生三智理论,谈起人生三阶段。
01 第一阶段:我智 “我智”,我的认知,“我”的理解和解读方式。每个人的出生、成长的环境都会形成每个人不同的性格、思考及做事的风格与习惯。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禀赋、偏好与价值取向。 是不是佛家讲的业力,命理学讲的命运,或者平常所讲的性格决定命运等等。所谓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冥冥之中,很多东西都有其迹象与规律。但也不是真的看老,就是命运发展有其性格逻辑,禀赋作用。 “我智”有很多的先天成份。如果人能够有机会去打开自己,发现自己的某些禀赋,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自己的特长,那是非常幸运的事情。 优秀的企业,优秀的机构都是在成就别人中成就自己的。企业经营的本质就是发现人、培育人。汉宇集团的生产部经理高中都没毕业,但他有几十项专利发明。易而达的技术总监是读城乡管理的大专生,他研究的是雷达通讯技术。 有三种人不能读书,一是读书越多人越坏的人,二是读死书的人,三是天分极高的人。李嘉诚就是小学毕业,很多企业的创始人学历都不高。特别是浙江、潮汕、闽南、珠三角的很多老板,其学历不高,但熟谙生意之道。 开放的社会、蓬勃向上的社会就是人才涌现的社会。为什么中国的东南沿海出老板,就是优良的营商环境让优秀的人才喷薄而出,更多人都可以发现及挖掘自己的天分、禀赋。 如果是在古代的农业社会,社会发展的空间狭小,要不读书,要不农耕,其他都是九流三教,社会大多数的人没有机会去自我发现,自我成就的。 如果在一个阶层固化的社会,人也没有太多的成长空间。阶层固化,社会封闭,社会发展出现熵增,最终走向没落。企业也一样,如果管理固化、没有创新与发展的空间,也会没落。 人的自我发现与发展空间的丰富程度,是企业经营正义、社会发展正义一个重要的标志。 02 第二阶段:他智 “他智”,就是通用的规律或真理,比如上大学,我们一辈子学习的知识,都是通过总结前人的经验获得的。 他智与学习力有关系,学习力与禀赋有关系,也跟后天的学习动力、能力有关。 比如我们在企业做研发或销售,都有天分的成份在。但如果我们学习了专业的知识,就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做到事半功倍。 在企业,更重要的是技能,管理的技能、研发的技能等等。中国制造原来是劳动密集型为主,现在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就是必须以人才为杠杆,让更多的产业工人掌握相应技能,企业才能得到持续发展。这一点外企的技能培育体系要比中国本土企业做得好。就是发挥“他智”的作用。 我跟同事探讨,一般人发挥“我智”,30、40岁就可以看到他的空间,如果发挥“他智”,职业生涯延伸到60岁都没问题。毕竟年纪大了,体力精力下降,体力活干不了太多,必须转向管理岗位、技能岗位。 发展“他智”系统,其实就是要建立人生的第二条成长曲线。所谓的中年危机就是第一条曲线开始下降,而第二条曲线没有建立。 “他智”就是第二曲线,就是学习力,就是人生的熵减。 03 第三阶段:你智 “你智”,丹蕨先生认为,人表面有些思维,但这仅是一些经验性的思维。其实,人内在深处应该还有一个程序不停在运作,儒家称是本体,人的本体经常被外面的“人”给代言了,如果这个人“无我”了,本体就会跳出来,智慧就出来了。 这个智慧,孟子说是“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良知良能。道家说是白头老者先天之说,是天地灵根,原始祖气,至善之地,玄牝之乡。佛家说是无我的智慧。为什么称“你智”,就是本体的我称表面的我为“你”,表面的我也称本体的我为“你”。 “你智”有超越性,可能人生的思考会进入新的维度空间。不是你我、物我之间的对立,而是多维结构的形成,比如天地人维度,比如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维度。 超越性的思考像量子纠缠,把历史压缩,就可以穿越现在,达到未来。 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人知天命,就是知道。《周易》讲,“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与人乎!” 王阳明解释的“知命”、“知天”,都是人心的本体良知,他说:“‘先天而天弗违’,天即良知也;‘后天而奉天时’,良知即天也。”致良知是超越性,参禅悟道也是超越性。 04 结语
人生到了五十岁以后,总有一些言不尽意的东西,神神叨叨,但有意思。
人生三阶段,也可以用“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来描述。从具体到抽象,有形而上的思考。
虽是言不尽意,但也会沉淀出一些特别的、感性的思考方式,可能很直接,也可以转化出来一些非常卓越的思考。
只是我们需要用敬畏之心看世界,用开放的心灵看世界,用未来之心看世界,去掉自我的思维惯性,解开经验的纠缠,回归坦荡和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