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凌霄泵业的常态 最近跟广东凌霄泵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王海波董事长一起吃饭。我兴奋地讲起江门汉宇集团的精益管理。说一家企业,每年都坚持做精益管理,每年都能够节省成本5-10%,这个企业一定能够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一骑绝尘,能够甩开同行一大截。王董事长问我,他们的税后利润率多少,我说超过20%吧。 王董事长面无波澜,淡定地问,这家企业叫什么?他说他对外面的企业不大了解。我好奇王董的淡定,于是我查询了凌霄泵业的股市信息,猛然吓了我一跳。凌霄泵业是从事工业管道泵、清水泵、农用泵研发与生产的企业,一个产品非常传统的制造业企业,税后利润连续几年都在28%左右。 我问了王董,凌霄泵业利润高的秘密是什么?王董说,没什么,就这样,都是团队做的。我说,精益管理呢,他说,可能有吧,反正该干嘛就干嘛,都是团队干的。我看问不过来什么答案,干脆就问他的助手。助手回答说,是的,该干嘛就干嘛,该精益管理就精益管理,该自动化就自动化,该智能化就智能化,该数字化就数字化,对于提升效率,节约成本的事情,凌霄泵业公司一项都没落下。 我问董事长为什不讲呢,董事长回答说:可能觉得这就是企业最正常的企业经营吧,都是常态化的工作,没有必要反复强调。 02 《道德经》如何理解常态 有一位企业家经常跟我讨论《道德经》。我说《道德经》没有什么秘密,讲的都是最为原始的东西,只不过我们自己矫揉造作多了,自以为是多了,反而把自然而然的东西给忘了而已。 我跟企业家讲,《道德经》强调“无为”、“自然”、“常态”,读所有《道德经》的文章,要回到这个立足点,道法自然。 但人性有最大的问题就是“肆意妄为”、“自以为是”,无为其实就是“不要乱作为”,要尊重常识、尊重规律、尊重人性。 所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都没有“自以为是”,平等对待世界万物,没有区分,更没有对错,人的对错重要吗? 伟大的人物,有智慧的人都懂得顺应时势、顺应潮流、顺应自然,顺应人性,自然而然,顺势而为。用王阳明的学问说,“无善无恶”才是本体,善果在于“良知”之用。拘泥于具体事情的对错、是非,都是智慧不够。 《道德经》63章讲的“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为无为”,其实就是“无为”,“事无事”就是无事,“味无味”就是无味。道的根本就是无,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六祖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有,就有了分辨,有了分别,有了对错,有了纷扰,一切东西就会纷乱起来,就有了争执。无为,就是告诫上位者,不要自作聪明,乱作为。哪怕有问题,也不要临时起意,指手画脚,而是回到“无”的开始,去抓住问题的根本。 “无为”也不是不作为,而是要把“为”,隐含在日常工作中,变成一种常态、习惯。抓住根本,让美好的事情自然发生。比如企业把精益管理变成常态、把研发变成常态,看起来没有特别的“为”,但作用巨大。“为无为”就是不做表面文章,而重视制度建设。要把制度用好,建设好,不断迭代,不断吸收新的内容与内涵。 “无为”对于领导人而,要做到“太上,不知有之”,不知道上位者的存在,每个人有发展、赚到钱,都感觉成绩出自自己的努力,而不是谁的恩赐。上位者也不是完全不为,他只不过创造环境,让你更容易获得发展机会,容易赚到钱。 上位者好像做了很多事,但又没有对具体的一个事情做出努力,好像也没多大作为。只不过是把环境做好而已,只不过创造了一个更好的公平环境、制度环境,让大家都有发展的空间。“事无事”,有意无意,有为无为,有事无事。事在其中,慢慢品味,才知道,“味无味”。 这可能是王董事长讲的,没什么特别的事的意思。 03 极致的反复 有一位大家讲: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用心的事情坚持做。 如果仅是重复劳动,那意义不大,如过去中国农业社会的农民。重复必须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必须从量变引发质变,才有意义。就如科学家、发明家,很多发明都是在全神贯注、极致思考中发现的。 发明家也是,工匠也是,必须沉浸式、禅定式、全神贯注、全身心投入才能有所突破。重复、用心、坚持才有可能成为大家。 特别是制造业企业,极致的反复非常重要,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胜过平庸地做一万件事。聚焦一点,持续发力,把精力集中到每一个过程,才能获得长期的回报。 企业家可以有外部视角,主要是战略与产业视角,但企业的根本是内部经营。企业的扩张本质上不是资本的扩张,而是管理的扩张与产业的延伸,是自然而然的过程。 管理可以成为产业整合的吸引子,当凌霄泵业的管理达到极致的时候,它就可以凭借其管理对其他的泵业企业、电机企业进行降维打击。企业壮大,一定是“无为”、自然而然的结果,而非用“强”。 未来产业集中度提升,凌霄就有个优势,输出管理,输出供应链,最后才是输出资本。有些企业,上市以后老是觉得钱在裤兜里面跳,手痒痒,老想砸出一个钱坑,这都是外求,都是欲望,皆是虚妄。 04 结语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我觉得凌霄公司的路,更接近根本。因为知道本末,才是道。也许因为老板“不知道”、“不懂”、“不了解”,可能更加接近“无”、“无为”的状态吧。 《道德经》:“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就是反复、重复,弱者,无为、无我、无事、常态、不为主、不知,才是道的体现,才是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