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拉开时间和空间的结界,一夜坠入浩瀚的星空,今夜星光灿烂,那是南昌县一个叫吉里的地方。
我参加过晴天家的雅集,欣赏茶花、烹茶饮酒,可惜不会吟诗作句。而聂辉家的小聚,在小院一角,惠风和畅,几个蒲团围着茶几,打坐、喝茶、太极、跳舞。虽是秋天,但似《论语》所述场景:“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孔子与四弟子言志,曾皙的志向,淡然洒脱、高雅宁静,孔子不禁叹然:“吾与点也!”王阳明也曾有诗句:“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王阳明诗句中的点,就是曾皙,曾点。
聂辉家的院子,是一个农家的宅基地,一个典型的徽派建筑,白墙青瓦马头墙。院里流水经小桥,叠山出小径,柿树挂果,竹叶婆娑。
有物清风自来,自然舒长,轻盈秀丽。衣袂飘飘何所拟,莫若柳絮因风起。舞者们放下躯体的羁绊,打开关节,释放它的限制,让身体跟上灵魂的节拍,让呼吸与空气合一,眼耳鼻舌身意随风流动。
美妙在空间中生长,在忘记中获得,在迷失中找到,在跌倒中爬起,在死去中重生。
妙祥师傅佛道双修,他解释太极中的云手,重点不是“手”,是“云”。他说,如果是手,那么我们于自然是“二”,是“云”,我们与自然合一。
真正的舞蹈,不是舞蹈动作,是自然与身体,身体与灵魂的合一,就是随风而长。舞者坦言,没有练习舞蹈的经历,就是一时性起。
02
妙祥师傅打开一幅图,称“内经图”,说源自《黄帝内经》,是道教丹道修炼方法图。在传统学习文化中,我首学儒家,也读道家经典,对佛家略有耳闻。但对于道教丹道,闻所未闻。
妙祥师傅介绍了道教“百日筑基”方法,其实就是打坐。儒家虽然没有什么修炼方法,但《大学》也有“止定静安虑得”的说法。静,是儒子必须修炼的一种功夫。《传习录》中王阳明讲,“前在寺中所云静坐事,非欲坐禅入定。盖因吾辈平日为事物纷拿,未知为己,欲以此补小学收放心一段工夫耳。”
妙师说,打坐,在眉间凝神,下坠丹田。神属火,丹田属水,水火既济,阴阳互动,无限生机,从此开始。
“内经图”中有一首诗:“铁牛耕地种金钱,刻石时童把贯穿。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白头老子眉垂地,碧眼胡僧手托天。若向玄中玄会得,此玄玄外更无玄。”真是玄之又玄,大概的意思是人体有无限的宝藏,必须用铁牛耕田的功夫,才能够打开人体的无限宝藏。妙师说,白头老者是先天。
我第一次接触先天这个词汇是《传习录》的《钱德洪录》:“先生曰:‘先天而天弗违’,天即良知也;‘后天而奉天时’,良知即天也。”开始时理解的先天是指先天时代,但突然理解,先天是人的本体,本体既是良知,白头老者就是清澈的良知。
《易经》:“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下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大人,就是与天地同辉的人,其主要的功夫就是“合”,水火既济是“合”,阴阳交互是“合”,先天进入后天是“合”,致良知是“合”,知行合一是“合”。
03
水火既济,思想必须进入实践,要不然就是静悬空,动逐物。先天与后天“二”,头脚会分离,事业会分裂。
一个人,一家企业,一份事业,都必须水火既济,必须知行合一致良知,才能生生不息,生意无穷。
良知本体,是一个全新的维度,超越物我,超越对立,建立统一。以全新的视角,去贯通二脉,贯通事物,贯通万物。
“致虚极,守静笃”,重点不是静,而是“虚极”而无我,而进入全新世界。那就可以“浴乎沂,咏而归”,与世界同舞,那是心灵的舞者,灵魂的舞者。
世界可以重构,生命可以再来。生命中的舞者,人生何处不舞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