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两新”组织党建在线课堂丨“党校公开课”第二季第六讲:“老三篇”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

2021-08-23 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分享:

  百年前,一群矢志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青年,选择相信马克思主义,选择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他们的精神超越时代,与今天的青年共情共鸣。正因如此,在红色经典中汲取智慧、传承精神,已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共同选择。学史以明理,“读经”以“传道”。阅读红色经典,解读红色经典,是“问道”“悟道”“传道”的精神起点。

  “党校公开课”是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科研部、报刊社、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联合打造的系列网络公开课,旨在请党校中青年教师围绕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以通俗的语言、活泼的形式对党的理论进行解读,进一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以媒体融合手段搭建知识分享的崭新平台,用鲜活的故事表达与生动的价值阐述,展现党在关键历史时刻所经历的思想变迁,让党史学习更加立体,让“为什么能”“为什么行”“为什么好”的答案更加清晰。

  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党支部作为全省“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充分发挥在思想理论学习和宣传凝聚引领上的示范作用,从2021年7月19日起,每周一转播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校公开课”网络课程,聚焦“百年党史中的红色经典”主题,为广大党员群众跨越时空、解读经典,探寻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


第六讲

“老三篇”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点击即可观看)


  主讲人:陶元浩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副主任,兼任《中国领导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研究方向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简介

  延安时期,毛泽东曾发表过三篇短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统称为“老三篇”。“老三篇”讲述了三个“凡人”的不凡之事,鼓舞了一代代共产党人,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追求。在上个世纪80年代前,这三篇短文可以说是“网红”作品,曾经相当的“火爆”。“老三篇”到底说了什么?在那个时代为何有如此的震撼力?在新时代的今天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示?


  本文转载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ID:ccpsweb)

  供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部、信息技术部